法律百科吧

位置:首頁 > 合同事務 > 合同糾紛

掛靠人和被掛靠人是行紀合同嗎?

掛靠人以個人名義簽訂合同,被掛靠人不承擔責任。行紀人的法律義務如下:

掛靠人和被掛靠人是行紀合同嗎?

1、按照委託人的指示處理委託事務。

行紀人低於委託人指定的價格賣出或者高於委託人指定的價格買入的,應當經委託人同意。未經委託人同意,行紀人補償其差額的,該買賣對委託人發生效力。行紀人高於委託人指定的價格賣出或者低於委託人指定的價格買入的,可以按照約定增加報酬。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規定仍不能確定的,該利益屬於委託人。

委託人對價格有特別指示的,行紀人不得違背該指示賣出或者買入。

2、直接履行義務

行紀人與第三人訂立合同的,行紀人對該合同直接享有權利、承擔義務。

第三人不履行義務致使委託人受到損害的,行紀人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行紀人與委託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3、妥善保管委託物

行紀人佔有委託物的,應當妥善保管委託物。

4、負擔行紀費用

行紀人處理委託事務支出的費用,由行紀人負擔,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5、委託物處置的義務。委託物交付給行紀人時有瑕疵或者容易腐爛、變質的,經委託人同意,行紀人可以處分該物;與委託人不能及時取得聯繫的,行紀人可以合理處分。

行紀人可以作為出賣人或者買受人,賣出或者購買委託人的委託物。這就是通常説的行紀人的介入權,即行紀人按照委託人的指示,實施行紀行為時,有權以自己作為買受人或者出賣人與委託人進行交易活動。行紀人行使介人權,實際上就是行紀人自己作為買受人或出賣人,與委託人之間直接訂立買賣合同。

行紀合同的委託物必須是有市場價格的商品。這是介入權構成的要件。這一要件既是行紀人產生介入權的要件,又是判定行紀人是否在對委託人不利時實施介入以及行紀人實施介入對委託人不利時損害賠償的標準。行紀人所依據的價格應當明確,以便能公平地行使介入權。

買賣合同和行紀合同兩個合同關係,應當分別由這兩個合同關係的法律調整。既然行紀人仍然是行紀合同的一方當事人,委託人就應當按照行紀合同約定的報酬支付給行紀人,而不能以行紀人是買賣合同的買受人為由,拒絕支付報酬。

但是,如果在訂立行紀合同或者行紀人在履行義務時告之委託人自己想作為買受人或者出賣人時,委託人明確表示不同意的,行紀人便不能實施該行為。

我國,行紀合同的委託人可以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並無太多限制。但行紀人只能是經批准經營行紀業務的法人、自然人或其他組織,法律往往對行紀人的資格、業務範圍有嚴格的限制並對其業務活動實施專門的監督和管理,此時我們是需要注意相關的行紀合同的特徵的。

標籤:行紀 掛靠 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