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百科吧

位置:首頁 > 勞動工傷 > 勞動爭議

解除勞動關係經濟補償金怎麼寫?

解除勞動關係經濟補償金怎麼寫?

現實中經常會存在人單位在勞動合同到期之前提出解除合同的,依據勞動法的相關規定,某些情況下解除勞動合同應當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經濟補償金作為一種補償性質的金錢,一般數額都不多,但聊勝於無。那麼,解除勞動關係經濟補償金怎麼寫?詳情參考下文。

(1)經濟補償金的計算年限。

按照現有的法律規定在用人單位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情況下,用人單位應當根據勞動者在本單位規定的工作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的經濟補償金。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應當從勞動者向該用人單位提供勞動之日起計算,即在勞動者入職之日開始計算。勞動者與用人單位未訂立勞動合同的,不影響工作年限的計算。因用人單位的合併、兼併、合資、單位改變性質、法人改變名稱等原因而改變工作單位的,其改變前的工作時間可以計算為“在本單位的工作時間”

(2)經濟補償金的計算標準。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後,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3)月平均工資包括些什麼內容?哪些是工資的範疇,哪些不是?

勞動法中的“工資”是指用人單位依據國家有關規定或勞動合同的約定,以貨幣形式直接支付給本單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一般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延長工作時間的工資報酬以及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等。實踐中勞動者的工資一般有基本工資、應發工資、實發工資之分。基本工資通常是用人單位給勞動者設定的底薪,一般未包括加班工資、津貼、補貼、福利待遇等。應發工資是指勞動者提供正常勞動按照法律規定應當獲得的全部工資,包括了基本工資、加班工資、獎金、津貼等。

實發工資是勞動者每月實際拿到的工資,通常會被扣減一些費用,比如代扣代繳社會保險費、所得税,扣伙食費、房租費等,勞動者實際到手的金額通常會比應發工資少。經濟補償金的計算應當以勞動者的應發工資作為基數,而不是以基本工資、實發工資為基數。基本工資僅僅是勞動者工資的一部分,顯然不能作為經濟補償的計算基數,而實發工資並不能真實體現勞動者的工資水平,比如用人單位不按規定支付加班費、剋扣工資等違法行為都可導致實發工資低於勞動者實際的工資,顯然也不能作為經濟補償的計算基數。

(4)對經濟補償金的計算基數的範圍問題,應當嚴格依據法律規定區分清楚,辨別清哪些是屬於工資性收人範圍的項目,哪些是應當剔除的項目,在此基礎上得出的項目才具有合法性、合理性。

(5)計算經濟補償金的工資標準是企業正常生產情況下勞動者解除合同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

需要説明的是,這裏工資的計算基礎是在企業正常生產情況下勞動者獲得的報酬,而不是指勞動者正常工作的情況下獲得的勞動報酬。故實際上計算所得出的勞動者月平均工資有可能是低於其正常月工資的。

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後,符合支付經濟補償金的要求的,依據員工在本公司的工作年限計算,每滿一年需要支付一個月的經濟補償金,不滿六個月的,支付半個月的工資;超過六個月,不滿一年的,按一年算。所以,大家被解除勞動合同的時候,注意公司是否有支付經濟補償金。

標籤:補償金 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