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百科吧

民法總則的規定多少歲為限制行為能力年齡

隨着《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實施)的頒佈,《民法總則》將被廢止。

民法總則的規定多少歲為限制行為能力年齡

一、《民法典》的規定多少歲為限制行為能力?

《民法典》第十九條規定,八週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不滿八週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年齡下限標準由十週歲下調到八週歲。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生活教育水平的提高,現在兒童的心智水平和發育狀況遠遠高於以前同齡階段兒童的水平。此階段的未成年人已經可以獨立實施某些民事行為,並且能對自己的一些行為作出獨立判斷。年齡下限的下調,有利於尊重這一階段未成年人的自主意識,保護其合法權益。

二、《民法典》有哪些亮點?

1、明確胎兒利益保護

《民法典》第十六條規定,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2、再次強調撫養贍養義務

《民法典》第二十六條規定,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負有撫養、教育和保護的義務。 成年子女對父母負有贍養、扶助和保護的義務。

上述規定在未成年人保護法、反家庭暴力法等相關法律中都有規定,此次《民法典》中再一次強調了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撫養教育保護義務,成年子女對父母的贍養扶助保護義務,以強調作為父母和成年子女的家庭責任,弘揚我國的傳統美德。

3、擴大監護對象範圍

《民法典》第二十一條規定,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第二十二條規定,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通過上面這篇文章,大家應該知道了《民法典》的規定多少歲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年齡。按照《民法典》規定,限制民事行為的年齡從之前的十週歲下調到八週歲,這反映的是社會經濟的進步及生活教育水平的提高。這樣規定,有利於更好的保護這一年齡的的兒童的合法權益,尊重其自主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