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百科吧

位置:首頁 > 學校教育 > 初中教育

校園暴力受害者也有錯

【為您推薦】常平鎮律師 任縣律師 富陽市律師 坦洲鎮律師 灌雲縣律師 蘭考縣律師 魏縣律師

校園暴力受害者也有錯

校園暴力問題在多發生在中學年代,或是由於身處叛逆期、或是源於心理陰影、或是實施暴力者對社會的仇視,但不論是哪個因素,這種行為都嚴重形象着社會治安,也不利於青少年的健康健康成長。通常情況下,發生校園暴力現象後,學校會對實施暴力者予以警告,但對受害者卻只是採取安慰的手段,殊不知校園暴力受害者也有錯的。

1、校園暴力的受害者都有性格缺陷

心理專家認為,當今社會,人們的生存壓力不斷增大,這種壓力也漸漸蔓延到未成年的孩子身上。在壓力之下,一部分在同伴關係中處於“強勢”的孩子將怨氣發泄到性格懦弱的同學身上,當自己學習、生活、社交遇到困難時,往往通過欺負、壓制他人的途徑來發泄,有時甚至單純為了“找樂子”而要讓朋友出出洋相。專家認為,這樣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暴力傾向。而另一部分孩子,性格柔弱,在同伴面前低聲下氣、逆來順受,成了一些同學的“出氣筒”,卻委曲求全不願告訴老師和家長,也從不反抗。而實施暴力的孩子往往在別人看不見的時候,用“巧妙”的手段,對受害者進行長期的隱性傷害。同時,在傷害的初始階段,強勢的一方總會以孤立或更嚴重的傷害相威脅,強迫弱勢的一方接受這種虐待,甚至在他人面前仍然保持“好朋友”的關係。廣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副所長、廣州市青年文化宮副主任陳冀京分析,相對於顯性暴力,隱性暴力是一種無形的、漸進的、更深的傷害,又由於實施隱性暴力者會有一種偽裝,老師和家長也很難發現孩子的異常表現。因此,大人也難以對這種不良的關係雙方的心理加以正確引導。

2、精神傷害需要注意

在一些隱性暴力事件中,受害者除了身體上的傷痕之外,還存在着更嚴重的精神傷害,這種看不到的傷害比疼痛往往更讓人憂心。在受到侮辱之後,有些孩子可能悶悶不樂或者不想上學,有的父母會發現原本乖巧的孩子脾氣越來越暴躁,晚上常做噩夢、説胡話,成績下降,很多父母這時才開始警覺。如果受虐者的心理得不到及時、正確的疏導,很可能會導致悲劇的發生。2005年馬加爵一案的發生,已經給我們敲響了警鐘:當弱者長期處於被欺壓的地位,不良情緒壓抑到極點、尋求突破口爆發時,其後果將不堪設想。

對於施暴者,往往是一些問題學生,人們常常把他們的錯誤歸咎於“家庭溺愛”、“道德教育失敗”、“社會不良風氣影響”等原因,甚至把禍根推給了網吧、錄像廳或不良書刊。但也有教育者認為,持這些觀點的人不應該忽略表面現象之下的根本所在:即這些學生在人格的形成過程中可能出現了一些問題。而解決人格成長中的問題,需要教育者,無論學校還是家庭,給予每個孩子關懷和愛心,給予他們正確的行為榜樣。

校園暴力從本質上來説是由於家庭或者社會問題,實施暴力者通常經歷着某種常人無法承受的磨難,或對社會有仇視心理。當然校園暴力受害者也有錯的,他們在遭受到侵害時迫於實施暴力者的威脅,不敢向他人反映該侵害實施,久而久之,造成了心理陰影,被侵害也變成了逆來順受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