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百科吧

根據民法總則的規定因緊急避險造成損害的怎麼處理

一、根據民法總則的規定因緊急避險造成損害的怎麼處理

根據民法總則的規定因緊急避險造成損害的怎麼處理

隨着《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實施)的頒佈,《民法總則》將被廢止。

1、緊急避難、又稱緊急避險,是一個法律術語,指為了使本人或他人利益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不得已而損害另外的較小合法權益的行為。

2、根據我國法律,緊急避險造成損害的,由引起險情發生的人承擔民事責任。如果危險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緊急避險人採取的措施又無不當,則行為人不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要求補償的,可以責令受益人適當補償。因緊急避險採取措施不當或者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緊急避險人應當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

3、依據如下:

1)、因緊急避險造成損害的,由引起險情發生的人承擔民事責任。如果危險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緊急避險人不承擔民事責任或者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因緊急避險採取措施不當或者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緊急避險人應當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

2)、因緊急避險造成他人損失的,如果險情是由自然原因引起,行為人採取的措施又無不當,則行為人不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要求補償的,可以責令受益人適當補償。

3)、《刑法》第21條第2款規定:“緊急避險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在刑法理論上,把緊急避險超過必要限度而造成不應有的危害的行為,稱為避險過當。避險過當不是一個罪名,在追究其刑事責任時,應當在確定其罪過形式的基礎上,以其所觸犯的我國刑法分則有關條文定罪量刑。在避險過當的罪過形式中,大多數是疏忽大意的過失,在少數或個別情況下,可能由間接故意或過於自信的過失構成避險過當。由於避險過當在主觀上是出於保全合法權益的動機和目的,在客觀上發生在緊迫的情況下。因此,對於避險過當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二、成立緊急避險,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必須有危險發生。也就是出現了足以使合法權益遭受嚴重損害的危險情況,如自然災害、動物侵襲、人的行為等使合法利益面臨着緊急的危險。

(2)必須是實際存在的正在發生的危險。也就是説:①危險是客觀存在的,而不是想象、推測的;②這種危險是正在發生的,十分緊迫。

(3)避險行為盛須是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實施的。所謂迫不得已,是指採取緊急避險是唯一的途徑,別無選擇。因為緊急避險是以犧牲較小的利益的方式保全較大利益,只要有其他辦法能避免危險,就不必採取犧牲某種利益的方法。

(4)必須是為了使合法利益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這是避險目的正當性的條件。法律不認可為保護非法利益而採取避險行為。

(5)避險行為不能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危害。緊急避險的必要限度,應是避險行為所造成的損害小於所保護的權益,而不能等於或大於所保護的權益。換言之,“丟卒保車”是必要的,而“丟卒保卒”或“丟車保卒”,就超過了必要限度。這是由緊急避險的目的和性質所決定的。緊急避險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酌情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綜上所述,本站小編已經為您詳細回答了“處理方式”,在緊急避讓的情況下造成的傷害法律規定承擔的責任應當減輕或免除處罰。需要注意的是,緊急避讓行為的界定是嚴格的,首先當事人必須處於危險正在發生時期,且被動的行為沒有造成一定限度的不應有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