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百科吧

位置:首頁 > 徵地拆遷 > 拆遷安置

害怕補償給太低?拆遷前做好這幾件事,徵收方動不了你的蛋糕

害怕補償給太低?拆遷前做好這幾件事,徵收方動不了你的蛋糕

房子是我們家的象徵,是我們生活的依託,是我們幸福的基礎。法律規定“國家因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徵收公民個人財產,徵收個人財產應給予合理補償”。但徵地拆遷中,卻有不少人並沒有獲得合理補償,導致拆遷返貧,甚至被肆意壓低補償,無法保障原有生活水平。

違法徵收拆遷,是被徵收人心中最懼怕的“倒黴事”,但卻又在我們身邊一次又一次發生。被徵收人是弱小的,徵收方是強勢的,以小博大,如何獲勝?我們需要法律——這一尚方寶劍。借力打力,以法律對付違法徵遷行為,保護我們的合法權益。

但現實當中,每一次徵地拆遷,總有不少被徵收人踏入徵收方五花八門的圈套,丟失應得的豐厚補償。為了不在面對徵收時“一臉懵逼”,被徵收人應當做好這幾件事,讓自己準備更充分一些。

愛土拆遷律師團給大家來逐一解析,相信瞭解了以下幾方面,拆遷方再想動你的蛋糕就沒那麼容易了。

第一,瞭解誰來拆遷

徵地拆遷來臨,首先要弄明白的是為何而拆,誰是主導。如果基於公共利益徵收拆遷,政府為主導,此類徵地拆遷帶有一定行政強制性,被拆遷人要做的是爭取合理補償,不可一味不配合。

如果是純粹商業行為,比如房地產開發、商鋪擴建等,則不具有強制性,為民事行為,被拆遷人可以任性一把,“我的地盤我做主”,不滿意就不能動我的一畝三分地兒。

第二,瞭解土地性質

土地性質不同適用的法律法規不同,相應所依據的徵收補償標準也不同。我國的土地性質分為國有土地和集體土地兩種。

國有土地上的房屋徵收,依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徵與補償條例》(即國務院590號令)的規定,必須按照市場價給予補償。

集體所有土地上的房屋拆遷,依據《土地管理法》及《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規定,除了土地補償外,房子等地上附着物也要給予補償。不論是哪種土地性質,均需要遵守合理的補償的大原則,讓被徵收人的日後生活有保障,不能一拆毀所有,不能越拆越窮。

第三,瞭解土地房屋的權屬證明

徵地拆遷補償對象是土地或房屋的所有權人,也就是説需要證明自己是被徵收土地或者房屋的產權人,才有資格拿補償。可見相關的權屬證明尤其重要,比如土地使用證明、房產證明等。

比如説經營性房屋承租人,要看租賃合同中是否有關於遇到拆遷情形的明確約定。如果有,則按約定執行;如果沒有,則按法定。在承租合同有效期間內,承租人可以主張因為拆遷導致的停產停業損失、裸房裝修費用、搬遷安置費用等補償。

第四,瞭解徵收補償內容及標準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補償的內容有:

1、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

2、因徵收房屋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的補償。

3、因徵收房屋造成的停產停業損失的補償。

4、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制定補助和獎勵辦法,對被徵收人給予補助和獎勵。

依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規定,必須按照市場價予以補償。集體土地房屋徵收補償內容主要是土地徵收補償、人員安置費、搬遷和臨時安置補償、房屋補償、青苗等地上附着物的補償。如果涉及到經營性房屋的,還包括停產停業損失補償等。

總體上大家可以把握一個原則,不能因為徵地拆遷拉低了原有的生活居住水平。如果大大降低了原來的生活居住水平,肯定就是不合理的。

遇到不合理的拆遷補償,不要一味逃避或妥協,也不用怕,要有信心和勇氣面對,及時諮詢專業律師或者委託律師介入對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尤其重要。一定要利用好法律賦予的權利,拿起法律的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