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百科吧

失職造成珍貴文物損毀罪刑法的量刑標準是什麼

一、失職造成珍貴文物損毀罪刑法的量刑標準是什麼

失職造成珍貴文物損毀罪刑法的量刑標準是什麼

依據我國《刑法》第四百一十九條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嚴重不負責任,造成珍貴文物損毀或者流失,後果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失職造成珍貴文物損毀、流失罪是指文物行政部門、公安機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海關、城鄉建設規劃部門等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嚴重不負責任,造成珍貴文物損毀或者流失,後果嚴重的行為。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

1、導致國家一、二、三級珍貴文物損毀或者流失的;

2、導致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損毀的;

3、其他後果嚴重的情形。

二、失職造成珍貴文物損毀罪的認定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機關的正常活動。由於國家工作人員對本職工作嚴重不負責,不遵紀守法,違反規章制度,不履行應盡的職責義務,致使國家機關的文物保護工作遭到破壞,給國家、集體和人民利益造成嚴重損害,從而危害了國家機關的工常活動。

犯罪對象為珍貴文物,毀損一般的文物,不構成本罪。所謂珍貴文物,是指具有重要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文物,主要包括國家規定的一、二級文物,三級文物要確定為珍貴文物的,應經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確認。其中,一級文物是指具有特別重要價值的代表性文物;二級文物是指具有重要價值的文物;三級文物為具有一定價值的文物。至於文物,按照《文物保護法》第2條的規定,則是指:

(1)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古文化遺址、古拉葬、古建築、古窟寺和石刻;

(2)與重大歷史事件、革、命運動和著名人物有關的,具有重要紀念意義、教育意義和史料價值的建築物、遺址和紀念物;

(3)歷史各時代的珍貴藝術品、工藝美術品;

(4)重要的革、命文獻資料以及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手稿、古舊圖書資料等;

(5)反映歷史上各時代、各民族社會制度、社會生產、社會生活的代表性實物。古脊椎動物化石和古人類化石同文物一樣受國家保護。

三、失職造成珍貴文物損毀罪相關法律

《刑法》條文

第四百一十九條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嚴重不負責任,造成珍貴文物損毀或者流失,後果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本罪的構成要件為特殊主體,即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多數情況下時在文物發掘、保護部門工作的人員。主觀上,行為人是過失,是出於疏忽大意或盲目自信導致文物遺失、損毀。客觀上,行為人表現為違反工作制度、擅離職守,玩忽職守,導致文物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