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百科吧

民法典第24條規定的是什麼?

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實施)當中對我國公民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是有着相關規定的。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如果當事人不具備民事行為能力的話,那麼所需要承擔的法律後果都是不一樣的,具體的規定還需要按照《民法典》當中的第24條來執行。下面小編就詳細的為大家介紹一下《民法典》第24條規定的是什麼?

民法典第24條規定的是什麼?

一、《民法典》第24條規定的是什麼?

第二十四條 不能辨認或者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其利害關係人或者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認定該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被人民法院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經本人、利害關係人或者有關組織申請,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其智力、精神健康恢復的狀況,認定該成年人恢復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本條規定的有關組織包括: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學校、醫療機構、婦女聯合會、殘疾人聯合會、依法設立的老年人組織、民政部門等。

二、民事行為能力的含義

民事行為能力是指民事主體能以自己的行為取得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

三、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劃分標準

(一)按照年齡怎樣劃分民事行為能力人

《民法通則》第十九條 八週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從最新的規定中可以知道,我國已經將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最低年齡由十週歲下降到八週歲,但由於最新的《民法通則》要在2017年10月1日開始才會正式實施,因此就目前來看,此時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最低年齡仍為十週歲,原則上具體的年齡段為10週歲-18週歲。

(二)按照精神狀態劃分民事行為能力人

根據《民法典》

第二十三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其法定代理人。

第二十四條  不能辨認或者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其利害關係人或者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認定該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被人民法院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經本人、利害關係人或者有關組織申請,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其智力、精神健康恢復的狀況,認定該成年人恢復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本條規定的有關組織包括: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學校、醫療機構、婦女聯合會、殘疾人聯合會、依法設立的老年人組織、民政部門等。

四、民事行為能力劃分的作用

有無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決定着民事法律行為是否有效?

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從事的一切民事法律行為均有效,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從事與其年齡、智力相符合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從事純獲利行為有效,其他民事活動需要法定代理人完成。

我國《民法典》當中有着明確的規定,如果説當事人確實沒有民事行為能力,或者是屬於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人,那麼行為人的家屬或者是學校等這些人員,可以向人民法院進行申請。如果被確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的話,比如説精神病人,肯定是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的。

標籤:民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