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百科吧

位置:首頁 > 勞動工傷 > 勞動合同

違反勞動合同法定違約責任有哪些?

一、違反勞動合同法定違約責任有哪些?

違反勞動合同法定違約責任有哪些?

違約責任的承擔方式可以約定兩種形式,第一種賠償損失的方法。即約定由違約一方賠償給對方造成經濟損失;第二是約定違約金,採用這種方式應當注意根據職工一方承受能力來約定具體金額,不要出現顯失公平的情形。另外,所謂的違約,不是一般性的違約,而是指比較嚴重的違約,造成勞動合同無法繼續履行,如職工違約離職,單位違法解除勞動者合同等。

1、用人單位的違約責任。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七條規定,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2、勞動者的違約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六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了服務期,勞動者依照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不屬於違反服務期的約定,用人單位不得要求勞動者支付違約金。

有下列情形之一,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解除約定服務期的勞動合同的,勞動者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1)勞動者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

(2)勞動者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

(3)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係,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4)勞動者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用人單位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

(5)勞動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二、勞動合同的違約責任與一般違約責任的區別

1、責任性質不同

普通民事合同的違約責任既具補償性,又具懲罰性,而以補償性為主,對雙方當事人適用是平等的。勞動合同的違約責任雖然也具補償性和懲罰性,但對勞動者主要是補償性,對用人單位重在懲罰性,同時兼顧對勞動者的經濟補償。

2、責任類型不同

普通民事合同的違約責任僅為民事責任。勞動合同的違約責任分為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兩種。而且勞動合同中的民事責任仍區別於普通民事合同的民事責任,主要在於前者以法定責任為主,當事人之間關於民事責任的約定必須與法律規定相一致,否則往往無效。

3、歸責原則不同

普通民事合同實行嚴格責任原則,僅以過錯責任為例外,對當事人雙方統一適用。勞動合同實行分立責任原則,用人單位承擔無過錯責任,勞動者承擔過錯責任。這主要因為勞動合同涉及勞動者的基本人權,勞動者通常處於弱勢地位,為保護其利益的需要。

4、違約責任形態不同

普通民事合同可分為不履行合同義務、不完全(不適當)履行合同義務、預期違約三種。勞動合同只有前兩種情形,而無預期違約。原因有以下三點:

一是預期違約是統一合同法從英美法引進的新制度,《勞動法》制定之時,我國的法學理論對此還沒有充分的研究和深刻的理解;

二是勞動合同的試用期制度多少衝淡了預期違約的價值,雙方在試用期內一般都能對對方履行合同義務的能力和誠意作相當的瞭解,從而作出決定;

三是由預期違約制度本身決定的,因為勞動合同的訂立和履行之間的時間距離較之於普通民事合同是十分短暫的,而且很多時候是勞動義務已開始履行,勞動合同卻還沒有訂立,在這種情況下,根本不存在預期違約的問題。

5、免責事由不盡相同。在不可抗力和有特別規定或約定上,二者是一致的。普通民事合同同時還規定非違約方的減損義務,在例外情況下也可無過錯免責;勞動合同還確立了過錯主要責任原則和情事變更原則。

職員被單位無故辭退,就屬於單位違反規定需要承擔違約責任的情形。職員在就職之後,若是自己並沒有違法,也沒有違反公司的相關規定,但是卻被單位通知需要辦理離職手續的,此時首先可以向單位詢問被辭退的理由,若單位給出的是需要裁員等侵犯職員權益的理由的,此時被辭退的職員,可以請求單位支付經濟賠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