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百科吧

位置:首頁 > 徵地拆遷 > 土地承包

公攤土地使用權的面積怎麼計算?

許多買了房子的公民拿到的使用證上會有一欄寫着公攤,雖然知道公攤土地是大家在買類似於小區的房子時所需要將小區公共部分分攤到各個户主上的部分,但是大多數人對於公攤土地的面積卻不知道相關的計算方式。下面一起學習公攤土地使用權的面積怎麼計算?

公攤土地使用權的面積怎麼計算?

公攤土地使用權的面積計算方法

一、平均分攤法

這是目前被廣泛採用的方法,適用於平面使用土地分攤和劃撥用地分攤,其分攤面積一般按照共有使用者之間各自在該宗地內擁有的地上附着物的佔地面積或建築面積來確定。可用以下公式計算:

土地共有使用權分攤面積=使用者獨立擁有的佔地面積或建築面積-在共有土地上全部使用者的佔地面積或建築面積總和×土地共有使用權面積

二、土地價值最大化分攤法。

適用於底層為商業、二層以上為住宅的樓房,這種方法主要是將土地使用權確定給底層,住宅層分攤院內土地面積,土地只作為附屬形式存在,體現了土地價值最大化。

三、土地用途分攤法。

或稱地價分攤法,適用於對多層多用途建築物進行土地分攤。在土地利用當中,由於土地用途不同,層數不同,土地產生的價值就不同,按照不同用途地價在土地所有用途地價中的比例對土地進行分攤,確定使用者擁有多少土地面積,應承擔多少税費,可以説是比較公平合理的一種方法。

四、樓價分攤法。

適用於對不同用途相同層數的建築物土地進行分攤。如果不同用途相同層數的建築物需要交同樣的税費,就不太合理,所以還應利用樓價對同一用途不同樓層的土地進行分攤修正。由於不同層數的樓價是受市場因素影響的,樓的地價則不變,所以用樓價來修正地價可以説是一種操作簡單的辦法。

公攤面積計算方法應該各有千秋,平均分攤法操作比較簡單,但由於土地利用類型不同,土地面積平均分攤產生的利弊不同。土地價值最大化分攤法較實用,但存在一定的侷限性。土地用途分攤法與樓價分攤法理論上較合理,尤其是隨着土地有償使用範圍的擴大,土地轉讓行為、改變用途行為發生頻繁,這種方法就顯得更加公平、合理。

我國的土地使用情況中作為居住用途的土地面積佔據了很大的比例,但是一個小區不可能均等地全部劃分為私人的土地,剩下的公共部分的使用就要求分攤給業主來使用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