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百科吧

位置:首頁 > 訴訟仲裁 > 治安管理

疫情期間哄抬物價處罰依據是什麼

疫情剛發生的時候,口罩跟消毒酒精成了市場上最稀缺的商品了,但是在這個時候就有人哄抬物價,把口罩跟酒精的價格賣出比平常多了幾十倍的價格,那麼法律對此有什麼規定呢?

疫情期間哄抬物價處罰依據是什麼

一、疫情期間哄抬物價處罰依據是什麼?

疫情期間哄抬物價處罰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第四十條規定,經營者有本法第十四條所列行為之一的,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予以警告,可以並處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吊銷營業執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

第十四條 經營者不得有下列不正當價格行為:

(一)相互串通,操縱市場價格,損害其他經營者或者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二)在依法降價處理鮮活商品、季節性商品、積壓商品等商品外,為了排擠競爭對手或者獨佔市場,以低於成本的價格傾銷,擾亂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損害國家利益或者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

(三)捏造、散佈漲價信息,哄抬價格,推動商品價格過高上漲的;

(四)利用虛假的或者使人誤解的價格手段,誘騙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與其進行交易;

(五)提供相同商品或者服務,對具有同等交易條件的其他經營者實行價格歧視;

(六)採取抬高等級或者壓低等級等手段收購、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變相提高或者壓低價格;

(七)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牟取暴利;

(八)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的其他不正當價格行為。

二、對於哄抬物價的行為消費者可以選擇哪些維權方式?

1、協商和解。消費者與經營者在發生爭議後,在自願、互諒基礎上,通過直接對話,擺事實、講道理,分清責任,達成和解協議,使糾紛得以解決。這種快速、簡便的爭議解決方式,無論是對消費者還是對經營者來説都是理想的途徑。

2、投訴調解。消費者與經營者之間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後,請求消保委調解,即由第三方對爭議雙方當事人進行説服勸導、溝通調和,以促成雙方達成解決糾紛。

3、行政申訴。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權益爭議後,可請求有關行政部門解決爭議,它具有高效、快捷、力度強等特點。消費者決定申訴時,一般用書面形式,並載明要求、理由及相關的事實根據。如與經營者達成和解,可撤回申訴,請求有關行政部門作出調解書。

4、提請仲裁。雙方當事人達成協議,自願將爭議提交仲裁機構調解並作出判斷或裁決。仲裁具有當事人程序簡便、一裁終局、專家仲裁、費用較低、保守機密、相互感情影響小等特徵。仲裁費用原則上由敗訴的當事人承擔,當事人部分勝訴,由仲裁庭根據各方責任大小確定各自應承擔的仲裁費用。

商家在疫情期間故意哄抬物價,這種發國難財的行為是值得譴責的,但商家不僅要受到道德上的譴責,在疫情如此緊張的情況下,各地工商行政主管部門對於哄抬物價的做法一般都是從重從快處罰的,消費者發現哄抬物價的可以直接到工商行政部門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