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百科吧

認罪態度的概念特徵是什麼?

認罪態度的概念特徵是什麼?

我們常常在電視劇中聽到,基於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的認罪態度,給予從寬處理的考慮之類的,我們所謂的認罪態度是指的什麼?認罪態度的概念特徵是什麼?接下來小編就為您收集了這方面的知識,希望對您有幫助。

認罪態度的概念特徵是什麼?

一般而言,“認罪”是指犯罪人出於悔改或者認錯的心理而明示或默示承認自己已經做出某種帶有犯罪性惡劣行徑的行為。它包括兩個方面的要求:

一是主觀方面,犯罪人認識到了自己行為的錯誤,內心深處產生真心悔改之意。

二是客觀方面,犯罪人對自己的犯罪有供認不諱的客觀事實。

關於“態度”的含義,《現代漢語詞典》中有兩種解釋:

一是指人的舉止神情;

二是指人對於事情的看法和採用的行動。[1](p1320)社會心理學中“態度”的定義是:個體對某一特定事物、觀念或他人穩固的,由認知、情感和行為傾向三個成分組成的心理傾向。儘管《現代漢語詞典》和社會心理學對“態度”的表述和所考察的維度不同,但其實質一致,即“態度”由“認識”(對事物的肯定或否定評價)和“行為”(由認識引起的所預備採取的反應)兩個核心要素組成。“認罪態度”屬於“態度”範疇,它僅僅是“態度”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因此,我們不妨將“認罪”和“態度”作為邏輯起點,並結合刑事犯罪的特點,對“認罪態度”作出界定。“認罪態度”是指行為人在實施犯罪行為之後,在人民法院尚未作出生效判決之前,出於悔改或者認錯的心理而對自己所犯罪行的認識程度和所採取的行為反應。

“認罪態度”作為悔罪形態,具有以下特徵:

第一,從主體上看,行為人包括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而不包括罪犯。罪犯服刑態度的優劣是行刑制度中緩刑和減刑應予考慮的因素;

第二,從主觀方面看,行為人是出於真心悔改的心理主動的承認自己的犯罪行為,而不是被動的認罪;

第三,從客觀方面看,行為人在認識自己犯罪行為時所表現出來的各種悔罪形態,包括自首、立功、坦白、積極退贓和賠償損失等;

第四,從結構上看,它包括“認罪”和“悔改”兩個部分。“認罪”是行為人承認自己所犯罪行的錯誤,以及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悔改”表明行為人悔過自新並作出的行為反應,二者是原因和結果的關係;

第五,從時間上看,它發生在犯罪行為實施之後,人民法院作出生效判決之前。判決生效之後,甚至在刑罰執行之中,雖然可能涉及到認罪態度問題,但那只是屬於行刑制度中緩刑和減輕考慮的因素,而不屬於量刑情節中所考慮的範疇,所以應將其排除在外;

第六,從性質上看,它包括行為人對自己所犯罪行採取的積極姿態和消極姿態。

關於這個問題小編為您整理到這,我們瞭解到,認罪態度是一種心理狀態,在出來生效判決之前,法院會根據認罪態度考慮看看判決年限什麼的,這是一種悔罪形態。本站有專業的律師可以為您詳細的解釋相關問題。

標籤:認罪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