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百科吧

位置:首頁 > 勞動工傷 > 勞動合同

經濟裁員勞動法補償規則是什麼

經濟裁員勞動法補償規則是什麼

企業處出於各種理由會出現裁員的情況,這時那些被裁的職工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其中大額經濟裁員勞動法補償規則。所謂的裁員專指經濟性裁員,就是因僱傭勞動者的公司、企業等的理由解除單位和勞動者之間簽訂的合同的情形。具體指的是僱傭勞動者的公司、企業等在法定的特定期間依照法律規定進行的集中主動辭退職工的行為。當然這種行為並不是無節制的。如果要公司辭退職工就必須要有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否則就需要承擔賠償責任。

一、《勞動法》的相關規定:

勞動法第二十七條規定“僱傭勞動者的公司、企業等面臨將要滅亡進行法定整頓期間亦或是生產或者是經營情況發生嚴重困難確實需要裁減人員的,應該提前30日及時給工會亦或是全體職工説明情況,聽職工代表會亦或是職工的建議,經及時給有關部門報告之後。可以裁減人員。”

勞動部《違反和解除單位和勞動者之間簽訂的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的第五條規定:“經單位和勞動者之間簽訂的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由僱傭勞動者的公司、企業等解除單位和勞動者之間簽訂的合同的僱傭勞動者的公司、企業等應根據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年限,每到一年發給相當於1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最多不大於12個月。工作時間小於或者等於1年的按1年的規則發給經濟補償金。”

再根據《單位和勞動者之間簽訂的合同法》第四十一條規定,出現下面幾種情況,需要裁減人員二十人以上亦或是裁減不足二十人但佔企業職工全部人數百分之十以上的,僱傭勞動者的公司、企業等提前三十日及時給工會亦或是全體職工説明情況,聽職工代表會亦或是職工的建議之後,裁減人員方案經及時給有關部門報告之後,才可以裁減人員:

(一)第一種是依照企業破產法規定職工所在單位要進行新整頓的情形;

(二)第二種是職工所在單位生產和經營發生嚴重困難的情形;

(三)第三種是對於企業轉產、或者是重大技術革新亦或是經營方式調整情形,要經過變更單位和勞動者之間簽訂的合同之後,還是需要裁減人員的;

(四)兜底規定,對於單位和勞動者之間簽訂的合同訂立的時候根據的經濟情況出現變化的情況來説,又或者是對於致使單位和勞動者之間簽訂的合同無法履行的情形。

同時,在該法的第四十六條規定,僱傭勞動者的公司、企業等應該及時給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其中的第(四)點規定僱傭勞動者的公司、企業等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條第一款規定可以解除單位和勞動者之間簽訂的合同的;

綜上,符合上述條件的員工在企業裁員時可以依照單位和勞動者之間簽訂的合同法規定請求經濟補償大的。裁員的僱傭勞動者的公司、企業等應該給予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