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百科吧

識別網絡謠言的證據分析方法

識別網絡謠言的證據分析方法

識別網絡謠言的證據分析方法

易勝華

第一,查明信息(證據)來源。

一般來説,權威發佈的信息比較可靠。例如,公信力較強的機構、媒體,權威、專業人士,事件的親歷者、見證者,有真實身份驗證的傳播者。

僅僅根據這一點,顯然不足以認定信息真實性。機構、媒體和個人,基於其立場、情感,還有失誤,都有可能發出錯誤、虛假的信息。我們必須結合其他方面,進行綜合判斷。

但可以肯定的是,來源不明的信息,或者信息出自經常傳播謠言的平台,極有可能是虛假的。

第二,進行信息對比(證據能否印證)。

關於同一事件,可能存在多個不同的版本。此時,我們要克服“先入為主”的習慣,通過多個渠道收集、驗證相關信息。尤其是同一事件中各方當事人的陳述,可以讓我們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問題,避免形成偏見。

如果各當事人的説法一致,基本可以採信。如果説法不一致,我們要參考其他證據,結合自己的社會經驗,聽取他人的分析意見,綜合研究。

如果事件中只有一方的聲音,並且形成了壓倒性的優勢,這時我們需要高度警惕。為什麼只有一方的聲音?為什麼聽不到另一方的聲音?

第三,信息(證據)內容的確定性。

帶有“據説”“據傳聞”之類的字眼,其引述的內容,是不負責任的。內容本身也需要確定性,都是有據可查的。包括相對準確的時間、地點、當事人、見證人。

如果內容大都是分析、推測、猜想,則需要認真分析其中是否存在“以偏概全”、“偷換概念”等邏輯錯誤,是否符合生活常識,是否缺失了重要的信息。

第四,信息(證據)是否有情緒化。

網絡謠言有一個重要特徵:為了實現廣泛傳播的目的,抓住公眾的某個痛點,裁剪、虛構事實,進行煽動。

裁剪和虛構的事實,除了內容的不確定性、重要信息的缺失,還會有情緒化表達流露出來。凡是個人情緒過於強烈的信息,其真實性也會隨之降低。

在判斷信息真偽時,我們也要克服自己的預設立場。由於身份、職業、人生經歷的相似,我們很容易接受某些信息,主動排斥一些相反信息。這不利於我們做出正確判斷。

— — — — — — — — — — — — — — — —

在互聯網上,不輕信、不盲從、不跟風,認真思考,冷靜分析,是吃瓜羣眾鑑別信息真偽的基本原則。我們的善良,不能被人利用,成為謠言的幫兇。

兼聽則明,是古已有之的處世智慧。不輕信單方陳述,是法律人特有的思維模式。在信息量極大、傳播速度極快的互聯網時代,對信息真偽的獨立判斷能力,是特別重要的素質。被人誤導,輕率地認定某一事實,並做出立場選擇、表達情感傾向,這是我們經常犯的錯誤。

聲淚俱下、激情澎湃,陳述的並不一定就是真相。聲音微弱,或者不敢、不能、不屑發出聲音,並不見得就是心虛理虧。真假與是非,不以聲音大小而論。

標籤:證據 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