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百科吧

約定利息超過法定限額,借款人可否主張返還?

來源:中國法院網 | 作者:晏瓊

約定利息超過法定限額,借款人可否主張返還?

近日,湖南省華容縣人民法院審理一起不當得利糾紛,判決出借人楊某科返還多收取借款人楊某的利息24747元。

2021年2月9日,楊某因為做生意需要資金週轉,向楊某科借款30000元,約定月利率2%,楊某科當天通過微信向楊某支付了30000元借款,楊某收到借款後向楊某科出具了借條,並馬上向楊某科轉賬3000元作為利息。從2021年3月9日至2021年7月27日,楊某通過微信轉賬方式,分15次共計轉給楊某科27000元。

2021年8月28日,楊某科在向楊某催討其他債務時,楊某的姑父劉某誤以為楊某科在催討27000元這筆債務,遂自作主張代楊某又向楊某科支付了27000元,楊某科當即將楊某出具的借條交給劉某,由劉某將借條銷燬。楊某認為,從2021年2月9日至2021 年8月28日期間,楊某科收取利息共計27000元,其中多收取利息 24747元。楊某向楊某科多次討要多支付的利息,但楊某科拒不退還,楊某訴至法院。

法院審理後認為,該案爭議的焦點在於,楊某科是否收取了超過法律規定上限部分的利息,並且楊某科收取該部分利息是否有法律依據。

首先應當確定楊某向楊某科借款的本金金額。楊某向楊某科借款當天,即支付給楊某科3000元,按照一般交易習慣,利息應當在借款之次日開始計算,故該3000元應當認定是償還的楊某科的本金,楊某科實際支付給楊某的借款本金應當認定為27000元。

其次應當確定楊某、楊某科之間的利息計算標準。楊某、楊某科約定的月利率2%過高,應當按照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發佈的2021年2月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3.85%的四倍,即為15.4%計算,楊某科所收取的楊某利息,超過部分不受法律保護,楊某科應當返還給楊某。

最後,應當計算出楊某應支付給楊某科的利息,結合楊某已經支付的本息,確定楊某科應當返還多收取的金額。27000元本金從2021年2月9日至2021年7月27日按照年利率15.4%計算的利息為1940元。2021年7月27日至2021年8月28日,該1940元的利息計算為25元。楊某姑父在2021年8月28日代替楊某向楊某科支付27000元,多支付25035元,該款應當由楊某科返還給楊某,但楊某起訴只要求楊某科返還24747元,法院予以支持。

法官説法

合法的民間借貸關係受法律保護,但民間借貸糾紛案件中借款人支付超過法律規定上限部分的利息,屬於不當得利,借款人可以要求返還。關於借款本金的認定,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十六條規定:借據、收據、欠條等債權憑證載明的借款金額,一般認定為本金。預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的,人民法院應當將實際出借的金額認定為本金。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六百七十條規定:借款的利息不得預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預先在本金中扣除的,應當按照實際借款數額返還借款並計算利息。關於利息的計算,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十五條第一款規定: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約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但是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合同成立時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的四倍的除外。

該案中,在短短六個多月的時間裏,出借人實際借出27000元,卻收取了高達27000元的利息,明顯違反了法律的強制性規定。希望通過該案判決,告誡出借人要嚴守法律,不得通過民間借貸牟利,同時借款人也要增強法律意識,以免還款時陷入被動,造成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