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百科吧

位置:首頁 > 債權債務 > 債務債權

一般詐騙貸款錢要自己還嗎

一、一般詐騙貸款錢要自己還嗎

一般詐騙貸款錢要自己還嗎

自己貸款仍需要自己還,但是如果警方成功追回了被騙款項,可以拿這筆錢還貸款。

詐騙罪侵犯的客體是公私財物所有權。有些違法活動,雖然也使用某些欺騙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經濟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體不是或者不限於公私財產所有權。所以,不構成詐騙罪。例如:拐賣婦女、兒童的,屬於侵犯人身權利罪。

詐騙罪侵犯的對象,僅限於國家、集體或個人的財物,而不是騙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對象也應排除金融機構的貸款。因已特別規定了貸款詐騙罪。

根據《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二、欺詐罪和詐騙罪的區別具體內容   

1、欺詐是民事行為,民事欺詐行為一般來講是用誇大事實或虛構部分事實的辦法,藉以創造履行能力而為欺詐行為以誘使對方陷入認識錯誤並與其訂立合同,通過履行約定的民事行為,以達到謀取一定利益的目的。如:以次充好的消費欺詐行為。

2、《刑法》對詐騙罪目的規定的很明確,即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具體來説是行為人不打算付出任何代價或做出任何勞務,即取得對方信任而非法佔有財物。

民事欺詐雖然在客觀上表現為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但其欺詐行為仍在民事法律關係範圍內,仍應由民事法律、政策來調整。詐騙罪中的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應由刑法來調整。

詐騙罪往客觀上表現為使用欺詐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首先,行為人實施了欺詐行為,欺詐行為從形式上説包括兩類,一是虛構事實,二是隱瞞真相;從實質上説是使被害人陷入錯誤認識的行為。

成立詐騙罪要求被害人陷入錯誤認識之後作出財產處分,財產處分包括處分行為與處分意識。作出這樣的要求是為了區分詐騙罪與盜竊罪。處分財產表現為直接交付財產,或者承諾行為人取得財產,或者承諾轉移財產性利益。行為人實施欺詐行為,使他人放棄財物,行為人拾取該財物的,也應以詐騙罪論處。但是,向自動售貨機中投入類似硬幣的金屬片,從而取得售貨機內的商品的行為,不構成詐騙罪,只能成立盜竊罪。

欺詐行為使被害人處分財產後,行為人便獲得財產,從而使被害人的財產受到損害,根據本條的規定,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才構成犯罪

詐騙罪並不限於騙取有體物,還包括騙取無形物與財產性利益。根據《刑法》第210條的有關規定,使用欺騙手段騙取增值税專用發票或者可以用於騙取出門退税、抵扣税款的甚他發票的,成立詐騙罪。

詐騙罪在客觀上面有隱瞞、欺騙的行為,並且誘導了他人簽訂相關合同,來獲得不合法的利益。在這個時候可以受害人可以向法院進行上訴,要求犯罪嫌疑人進行賠償。如果構成詐騙罪的話,則會被判處三年以下或者三年以上有期徒刑。

標籤:詐騙 貸款 錢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