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百科吧

位置:首頁 > 合同事務 > 合同訂立

要約的效力模式是什麼?

要約是一項合同的開始,也是兩家公司誠信的橋樑。不管在任何一份合同中,只要簽訂了合同,雙方都必須按合同辦事,不準有違背合同的行爲。在一項工程完工之後,合同自然失效,因此有了要約的效力與失效之說。而今天,我們要講的是要約的效力,要約的效力是什麼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要約的效力模式是什麼?

一、模式

要約是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發出的希望與對方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由客戶發出自己要些什麼東西,要求的價格等條件是什麼,然後由商家來決定是否接受客戶的要約.假如商家接受客戶的要約,那麼交易成功;假如商家不接受客戶的要約,那麼就是交易失敗.這是個雙贏的商業模式,客戶以自己的條件得到了自己需要的東西,商家無需到處找客戶,潛在客戶主動找你併發出要約購買商品,你只需說賣還是不賣.

二、效力

民法典》第四百七十四條規定:“要約到達受要約人時生效。”自要約實際送達給特定的受要約人時,要約即發生法律效力,要約人不得在事先未聲明的情況下撤回或變更要約,否則構成違反前合同義務,要承擔締約過失的損害賠償責任。需明確一點,到達是指要約的意思表示客觀上傳遞到受要約人處即可,而不管受要約人主觀上是否實際瞭解到要約的具體內容。例如,要約以電傳方式傳遞,受要約人收到後因臨時有事未來得及看其內容,要約也生效。

三、特點

(一)是由具有訂約能力的特定人作出的意思表示。要約的提出旨在與他人訂立合同,並且喚起相對人的承諾,所以要約人必須是訂立合同一方的當事人。由於要約人慾以訂立某種合同爲目的而發出某項要約,因此他應當具有訂立合同的行爲能力。我國《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應當具有相應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爲能力。”無民事能力人或依法不能獨立實施某種行爲的限制行爲能力人發出欲訂立合同的要約,不應產生行爲人預期的效果。

(二)必須具有訂立合同的目的。要約人發出要約的目的在於訂立合同,而這種訂約的意圖一定要由要約人通過其發出的要約充分表達出來,才能在受要約人承諾的情況下產生合同。根據我國《民法典》第四百七十二條規定,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約中必須表明要約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

(三)必須向要約人希望與之締約合同的受約人發出。要約人向誰發出要約也就是希望與誰訂立合同,要約原則上是向特定的相對人來說的,但也有向不特定人發出,此時應具有以下兩個條件:一、必須明確表示其做出的建議是一向要約而不是要約邀請;二、必須明確承擔向多人發送要約的責任,尤其是要約人發出要約後,必須具有向不特定的相對人做出承諾以後履行合同的能力。

(四)內容必須具體確定。根據《民法典》第四百七十二條規定,要約內容必須具體。所謂具體是指要約內容必須具有足以使合同成立的主要條款。合同的主要條款,應當根據合同的性質和內容來加以判斷。合同的性質不同,它所要求的主要條款是不同的。所謂確定,是指要約內容必須明確,而不能含糊不清。要約應當使受要約人理解要約人的真實意思,否則無法承諾。

(五)要約必須送達到受要約人條件。要約人只有在送達受要約人以後才能爲受要約人所知悉,才能對受要約人產生實際拘束力,我國《民法典》第四百七十四條規定:“要約到達受要約人時生效。”如果要約在發出以後,因傳達要約的信件丟失或沒有傳達,不能認爲要約已經送達。

以上,就是對於要約的效力的相關解答,主要包括了要約的模式、效力以及要約的特點。希望各位讀者能夠對要約產生一定的瞭解,以便在以後無論是簽訂什麼合同,都有一個完整的流程,這不僅體現了一個人的專業素養,也體現了公司文化和公司的影響力。

標籤:模式 要約 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