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百科吧

位置:首頁 > 法律顧問 > 法律

國有企業工作人員的職務犯罪

法律7.5K
國有企業工作人員的職務犯罪
國有企業工作人員職務犯罪
隨着國有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入,原來的國有企業絕大多數已經改制成為國有控股、參股企業。以股份制為主體的各種混合所有制形式的企業不斷出現,企業性質及其工作人員主體身份的認定日趨複雜。筆者結合司法實踐,就國有控股參股企業工作人員職務犯罪主體身份的認定談一些粗淺的看法。

根據刑法規定,國有控股、參股的非國有公司中的工作人員若被認定為國家工作人員的,需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主體需是受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委派到國有控股、參股公司中工作,二是主體工作的內容是從事公務。因此,在司法實踐中對“委派”和“從事公務”的認定尤為重要。

 是否屬“委派”的國家工作人員

在當前的國有企業改制過程中,企業及其經營管理方式存在多樣性和不規範性,導致企業管理人員產生方式複雜多樣,使得在司法實踐中認定某一人員是否屬於“委派”的國家工作人員有很多不同的標準。例如,通過原國有企業改制重組後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主體還是原國有企業,向社會募集的只是少數的流通股,公司的經營管理活動實際上仍掌握在原國有企業手中,原有的管理人員還從事着改制前的工作,但由於公司的性質已經發生變化,管理人員的原國家工作人員的身份是否因而產生變化?

首先,我們應明確“委派”的內涵。筆者認為,此處的“委派”是指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等以單位的名義,在職權範圍內,通過任命、指派、提名、推薦、批准等方式,讓被委派人代表國有單位到非國有單位中從事組織、領導、監督、管理等公務的行為,一般應採取書面形式予以確定。通過委派單位與被委派人共同的意志在雙方之間形成一種行政管理上的隸屬關係,被委派人接受委派單位的領導、管理、監督,至於被委派人之前的身份是否為國家工作人員則在所不問。

根據國企改革形式的不同,筆者認為應將“委派”分為兩種情形:一是改制後,國有單位辦理了合法的委派手續,那麼被委派人的國家工作人員身份應無疑義。二是未辦理合法委派手續,在改制後的公司中擔任原職的管理人員能否認定為受委派從事公務的人員。筆者認為,雖然企業因改制而變為非國有公司,但由於實際經營主體仍是原國有企業,不能將改制後的所有工作人員均視為非國家工作人員。對於那些在改制後的國有控股公司中擔任原職從事管理、監督工作的人員,其從事的工作性質並無實質變化,只要有相關證據證明是國有企業委派到改制後公司中從事管理職責的,即使沒有委派手續,也應認定為受委派從事公務的人員。當然,在實際司法認定時應當特別注意,要嚴格縮小範圍,不能將改制後公司聘用的其他管理人員也認定為國家工作人員,而只能將公司中擔任董事、監事等領導職務的原國有企業工作人員認定為受委派從事公務的人員。

是否在國有控股企業“從事公務”

國有企業工作人員職務犯罪的認定問題為你解答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