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百科吧

位置:首頁 > 徵地拆遷 > 補償標準

四會省道263徵地補償的安置原則有哪些內容?

四會省道263徵地補償的安置原則有哪些內容?

四會省道263徵地補償的安置原則有哪些內容?

先安置後拆遷,堅決制止和糾正違法違規強制拆遷行為,國土資源部稱這是該部首次明確對農民房屋拆遷安置原則。該部在7月13日公開的《關於進一步做好徵地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中表示,住房拆遷要進行合理補償安置。

國土資源部稱,農民住房拆遷補償安置涉及土地、規劃、建設、户籍、民政管理等多方面,同時也關係到社會治安、環境整治以及民俗民風等社會問題。為此,《通知》明確房屋拆遷原則———嚴格執行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履行有關程序,做到先安置後拆遷,堅決制止和糾正違法違規強制拆遷行為。

徵地補償 同時《通知》提出,徵地中拆遷農民住房應給予合理補償,其中,在城市遠郊和農村地區,主要採取遷建安置方式,重新安排宅基地建房;在城鄉接合部和城中村,原則上不再單獨安排宅基地建房,主要採取貨幣或實物補償的方式,由被拆遷農户自行選購房屋或政府提供的安置房。被拆遷農户所得的拆遷補償以及政府補貼等補償總和,應能保障其選購合理居住水平的房屋。

《通知》要求,拆遷補償既要考慮被拆遷的房屋,還要考慮被徵收的宅基地。房屋拆遷按建築重置成本補償,宅基地徵收按當地規定的徵地標準補償;在城鄉接合部和城中村,當地政府應根據城市發展需要,合理預測一段時期內徵地涉及的農民住房拆遷安置規模,統籌規劃,對拆遷安置用地和建造安置住房提前作出安排,有序組織拆遷工作。

《通知》要求,安置房建設要符合城市發展規劃,防止出現“重複拆遷”。其中,在城市遠郊和農村地區,實行遷建安置應在村莊和集鎮建設用地範圍內安排遷建用地,優先利用空閒地和閒置宅基地。納入拆並範圍的村莊,遷建安置應向規劃的居民點集中;有條件的地方應結合新農村或中心村建設,統籌安排被拆遷農户的安置住房。

補償標準

2010年7月,農民徵地補償標準,將動態調整逐步提高。

徵地補償 為確保被徵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我國農民徵地補償標準將實施動態調整、逐步提高並及時足額直接支付給農民個人。國土資源部日前就此發出《關於進一步做好徵地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多措並舉,推進徵地補償新標準實施,確保補償費落實到位。

《通知》要求各地全面實行徵地統一年產值標準和區片綜合地價、探索完善徵地補償款預存制度、合理分配徵地補償費。建立徵地補償標準動態調整機制,根據經濟發展水平、當地人均收入增長幅度等情況,每2年至3年對徵地補償標準進行調整,逐步提高徵地補償水平。

《通知》要求採取多元安置途徑,優先進行農業安置,規範留地安置,推進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資金的落實。本着“誰用地,誰承擔”的原則,鼓勵各地結合徵地補償安置積極拓展社保資金渠道。被徵地農民納入新農保的,還應落實被徵地農民的社會保障,不得以新農保代替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

為做好徵地中農民住房拆遷補償安置工作,國土資源部還要求先安置後拆遷,堅決制止和糾正違法違規強制拆遷行為等。

綜合上面所説的,徵地補償是屬於一件大的事情,在徵地之前就必須要協商好所有的管理方法,力求的做到補徵者可以得到很好的安置,而且也得到該有的賠償,所以,在徵地過程中也必須要以公平、公正、公開的方式來處理徵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