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百科吧

刑法中的罪數形態包括哪些內容

一、 刑法中的罪數形態包括哪些內容?

刑法中的罪數形態包括哪些內容

1.想像競合犯

想像競合犯,是指一行爲觸犯數個罪名的犯罪形態。想像競合犯是形式數罪,實質一罪。行爲人雖然只實施一個犯罪行爲,卻數次符合犯罪的構成要件,即觸犯了數個罪名。在數次符合犯罪構成標準時,有若干要件重疊或交叉,因此它並非完整的數罪。由於該危害行爲觸犯數個罪名是由觀念上的競合所致,而非實際和完整地構成數罪,故其實質上是一罪。

2.牽連犯

牽連犯,是指以實施某一個犯罪爲目的,但其方法行爲或結果行爲又觸犯其他罪名的情況,“牽連”是指本罪與他罪的牽連,本罪即行爲人的目的犯罪觸犯的罪名,他罪指行爲人的方法行爲或結果行爲觸犯的罪名。

3.吸收犯

吸收犯,是指一個犯罪行爲爲另外一個犯罪行爲所吸收,而失去獨立存在的意義,僅以吸收的那個行爲論罪,對被吸收的行爲不再予以論罪的犯罪形態。這種吸收關係的存在,是因爲數個行爲通常屬於實施某種犯罪的同一過程,彼此間存在密切聯繫,即在通常情況下,前行爲可能是後行爲發展的必經階段,後行爲也可能是前行爲發展的自然結果。

想像競合犯是形式數罪,實質一罪。行爲人雖然只實施一個犯罪行爲,卻數次符合犯罪的構成要件,即觸犯了數個罪名。需要進行從一重從重處罰原則。

二、罪數判斷標準有哪些?

國外刑法學中,歷來存在着許多有關罪數判斷標準的學說,如行爲標準說、法益標準說、因果關係標準說等。所有這些判斷罪數的觀點,存在着一個共同的缺陷,即僅以犯罪構成要件的某一要素或者某一方面爲標準區分罪數,故其實際均未超出客觀主義或主觀主義的侷限性。運用這些以偏概全的標準,都無法對罪數問題作出合理的解釋。

我國刑法學以辯證唯物主義爲指導思想,在全面剖析國外學者關於罪數標準學說的優劣利弊,吸收某些學說的合理成分的基礎上,普遍公認以犯罪構成標準說(主客觀統一說)作爲區分一罪與數罪的基本理論。根據犯罪構成標準說的主張,確定或區分罪數之單復的標準,應是犯罪構成的個數,即行爲人的犯罪事實具備一個犯罪構成的爲一罪,行爲人的犯罪事實具備數個犯罪構成的爲數罪。

犯罪構成標準說,以犯罪現象的自身規律爲出發點。貫徹了主客觀相統一的原則,以犯罪構成作爲區分一罪與數罪的標準,可以在確保罪數判定的法定性、統一性和公正性的基礎上,體現罪刑法定原則的基本要求。此外,犯罪構成標準說,不僅在罪數形態論領域貫徹了犯罪構成理論,而且爲犯罪形態論的深入研究和健康發展提供了必要保障。所以,以犯罪構成標準說作爲罪數判斷標準無疑是科學而合理的。

所以說,《刑法》中規定想像競合犯開始,直到吸收犯作爲結束,一共是三種形態,並且是缺一不可的,此外,數罪形態和數罪併罰是有明顯的區別的。區別犯罪嫌疑人犯了兩種罪名,只判處其中一種罪名。

標籤:刑法 罪數 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