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百科吧

哪些非法集資的員工會被視為共犯?

哪些非法集資的員工會被視為共犯?

從已有的案件中可以看到如果只有單個人是不可能完成涉及鉅額資金的非法集資犯罪活動的,因為一系列的犯罪環節需要多個人共同進行才能夠得到被害人的信任並將其存款交出,下面就讓小編告訴大家哪些非法集資的員工會被視為共犯?

一、哪些非法集資的員工會被視為共犯?

出於刑法理論“幫助犯”的考量,2014年3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發文《關於辦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為他人向社會公眾非法吸收資金提供幫助,從中收取代理費、好處費、返點費、佣金、提成等費用,構成非法集資共同犯罪的,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能夠及時退繳上述費用的,可依法從輕處罰;其中情節輕微的,可以免除處罰;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作為犯罪處理。

什麼是“共同犯罪”?

根據我國刑法第25條規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請注意,成立共同犯罪的條件有三:一是二人以上,這裏的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即公司),當然要排除該罪名沒有規定法人可以犯罪的情形。單純從自然人角度講,也不要求二人都具有完全責任能力(在我國公民達到14週歲以上無精神病為完全責任能力),即便一方為12歲的少年可以成為共同犯罪的主體,當然不具有可罰性;二是共同意思,也就是有共同犯罪的想法,我們專業術語叫做具備相同的犯罪認識因素和意志因素。三是共同行為,也就是一起去做了壞事,這裏的“做壞事”不是指大家都要“親歷親為”着手做,而是對犯罪進程的推動作出了必要“貢獻”,例如教唆、幫助等。

為什麼同一公司員工,不同罪名?

在共同犯罪中,並非一起犯罪就一定被判決同樣的罪名。以P2P網貸刑案為例,非法集資案件常常涉案人數眾多,十幾甚至幾十上百的嫌疑人,在偵查階段通常統一按照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進行逮捕,這是因為非吸的入罪門檻較低,收集證據較為便利,一旦發現標的作假(這裏的假,不僅包括無中生有,也包括無法匹配到對應債權等),則在移送審查起訴時修改為:部分人員免於刑事處罰,部分人員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部分人員涉嫌集資詐騙。區別的關鍵在於:在共同犯罪中,他們所起的作用不同,對於犯罪起到的貢獻度不同,是否存在“以非法佔有為目的”不同。通常來説,公司的實際控制人、CEO、CFO、風控負責人,在公司做決策屬於“頭腦”,可能會被按照最重的罪名起訴;對於公司高級管理人員、銷售能手,屬於公司“左膀右臂”,由於不瞭解公司資金真實流向和項目真實情況,通常作為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嫌疑人處理;對於普通銷售人員和行政人員,屬於公司“細枝末節”,在刑法視野內,通常作為證人處理。

綜上所述,文章所提及的與非法集資有關的人員都可能會被法官作為犯罪的同夥定罪,一般來説不知情的普通員工在觸犯了非法集資罪的公司上班並且只是完成了基本的工作而並沒有接觸到實際的犯罪流程是不會追究法律責任的。如果被法官誤當做共犯的員工可以委託律師進行辯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