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百科吧

造成未成年犯罪的社會因素有哪些?

造成未成年犯罪的社會因素有哪些?

社會上無時無刻都在發生着犯罪事件,而促使這些犯罪行為發生的有一部分是未成年人。對於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是社會上一直以來非常重視的一個問題,很多時候這些未成年人都是因為缺少管教才會走上犯罪道路。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造成未成年犯罪的社會因素有哪些?

造成未成年犯罪的社會因素有哪些?

1、文化水平低,法制意識薄弱

首先是由於未成年人正處於發育成長時期,無論生理和心理均未成熟,其人生觀和世界觀正處於逐漸形成階段,故在此期間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強,自控能力弱,情緒易走向偏激,易產生逆反心理,易盲目崇拜,其思想和行為常帶有片面性、盲目性和一觸即發且不計後果的特點。其次是未成年人犯罪的羣體文化素質低,認知鑑別能力差——文盲加法盲。在犯罪的未成年人中文化結構偏低,小學、初中一年級以下的居多,有的幾近於文盲,由於文化水平低,勢必影響他們的觀察力、判斷力、極易被不法之徒威逼利誘,誤入歧途有的未成年人蔘與殺人、搶劫、盜竊等犯罪被捕獲在接受公安人員訊問後竟然説:“我該説的都説了該讓我回家了吧?”文盲加法盲,由此可見一斑。由於他們知識水平的侷限和社會經驗不足,認識問題偏重於直觀和感性,理性判斷能力差,因而遇事易衝動,行為缺乏自制力,從而導致犯罪,這是青少年犯罪最主要的主觀原因。

2、缺乏正確的人生觀,是非不明,榮辱不分

青少年時期是人生觀形成的關鍵階段,在這一階段沒有建立科學的理想信念,很容易脱離實際,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甚至鋌而走險,誤入歧途,往往是那些沒有遠大的理想,缺乏奮鬥目標,沒有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缺少修養,不懂得自尊自愛,思想品德差,學業成績落後的雙差生。他們不求上進,一味追求吃喝玩樂,沒有心思學習,從厭學發展到逃學,再發展到棄學,過早步入社會,在不良因素誘惑下,走上歧途。

3、交友不慎

現代青少年追求時尚,喜歡結交朋友,尤其是現代傳媒發達,交友方式多樣,他們交際廣泛,既有小朋友,又有成年朋友;既有在校生,又有社會青年;既有遵紀守法的好朋友,又有壞朋友,一旦交上壞朋友,就容易受其不良影響,甚至同流合污,走上犯罪的道路。

4、好奇心,好勝心強

現代青少年心理成熟快,感情易衝動且不能自控,容易誤入歧途。如有的就是在性成熟過程中對生理常識缺乏瞭解而產生神祕感和好奇心,在外部條件影響和感情衝動下從事性犯罪活動。未成年人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強,大都經不住外界的各種誘惑,當其看到一些淫穢、兇殺的鏡頭和書刊時,便容易萌發出親自嘗試一下的念頭。如某中學生看完兇殺影片後,產生好奇,於是萌生親自作案,“考驗公安機關破案能力”的念頭。隨即照搬影視情節,到其原鄰居家作案,並製造一系列假象,試圖轉移偵破視線。回家後向其父親講述了作案過程,隨後在母親的陪同下到公安機關投案自首。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七十七條 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方針與原則

對犯罪的未成年人實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應當保障未成年人行使其訴訟權利,保障未成年人得到法律幫助,並由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點的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承辦。

通過上文的詳細內容介紹,我們瞭解到了造成未成年犯罪的社會因素主要有4個方面。其實要想防止為成人的犯罪事件發生,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來源於家庭的關係和家長的管教。往往家庭的教育才是解決問題的源頭,孩子一旦違法犯罪就必須面臨法律的制裁。

標籤:犯罪 未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