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百科吧

位置:首頁 > 刑事辯護 > 強制措施

監視居住的解除情形有哪些

我國刑事訴訟法》中明確規定了取保候審最長不得超過12個月,而監視居住則不能超過6個月。因此一般監視居住期限屆滿之後,往往就需要解除強制措施。那通常在哪些情況下可以解除監視居住呢?換言之,監視居住的解除的情形有哪些?下文中本站小編為你做詳細解答。

監視居住的解除情形有哪些

一、監視居住的解除情形有哪些

1、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監視居住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 在監視居住期間,不得中斷對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理。對於發現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或者監視居住期限屆滿的,應當及時解除監視居住。解除監視居住,應當及時通知被監視居住人和有關單位。

2、監視居住期限屆滿或者發現不應當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責任的,應當解除或者撤銷監視居住。

3、解除或者撤銷監視居住,應當由辦案人員提出意見,部門負責人審核,檢察長決定。

4、解除或者撤銷監視居住的決定應當通知執行機關,並將解除或者撤銷監視居住的決定書送達犯罪嫌疑人。

5、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犯罪嫌疑人委託的律師及其他辯護人認為監視居住超過法定期限,向人民檢察院提出解除監視 居住要求的,人民檢察院應當在七日以內審查決定。經審查認為超過法定期限的,經檢察長批准後,解除監視居住;經審查未超過法定期限的,書面答覆申請人。

二、監視居住對哪些人適用

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取保候審、監視居住主要適用於以下情況:

1、根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的犯罪的性質、情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的。

2、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但採取取保候審、監視居住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3、對於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涉嫌的犯罪可能被判處徒刑以上刑罰,採取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發生社會危險性,而有逮捕必要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依法逮捕。同時規定,對於符合逮捕條件,應當逮捕,但患有嚴重疾病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正在懷孕,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可以不逮捕,而採取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措施。應當指出的是,法律規定對這些人可以不逮捕,而不是應當不逮捕,司法機關要根據具體情況來決定。對有些應當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儘管患有嚴重疾病或者正在懷孕、哺乳自己嬰兒,如果不逮捕可能具有很大的社會危險性,也可以予以逮捕。

4、偵查機關在拘留犯罪嫌疑人後,發現需要逮捕而證據還不充足時,為了既有利於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又有利於司法機關與犯罪作鬥爭,對這樣的人可以不逮捕,而採取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措施。

在對刑事案件的嫌疑人、被告人採取監視居住措施的時候,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指定監視居住,但此時需要在法律規定的期限內進行。而要是符合監視居住的解除情形的話,那自然就要解除監視居住措施才行。以上就是本站小編根據相關法律規定整理出來的內容,希望可以為您提供一些幫助。

標籤:監視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