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百科吧

位置:首頁 > 訴訟仲裁 > 辦案流程

一審二審間隔多長時間?

一、一審二審間隔多長時間?

一審二審間隔多長時間?

如果案件屬於是民事訴訟,一審二審間隔時間為十日或者十五日;如果案件屬於刑事訴訟,則一審二審間隔時間為五日或者十日。從接到判決書、裁定書之日的第二日開始計算。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四條

上訴權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條

上訴、抗訴的期限不服判決的上訴和抗訴的期限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訴和抗訴的期限為五日,從接到判決書、裁定書的第二日起算。

二、一審和二審的主要區別

1、性質不同。

歸根到底,由於審判依據和審判任務的不同,兩者在性質上有區別:人民法院第一審程序的審判依據是對行政案件的一審管轄權,其性質是對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的審查;人民法院第二審程序的審判依據是上一級人民法院對下一級人民法院的審判監督權,其性質是對第一審裁判合法性的審查,是將行政機關與行政相對方的特定爭議最終予以解決。

2、引起審理程序發生的原因不同。

第二審程序基於當事人行使上訴權而發生,而第一審程序是基於原告行使起訴權而發生。

3、審查對象和範圍不同。

一審法院審查的對象是被告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僅對所爭議的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和相關的行政法律關係進行審查;而二審法院審查的範圍除此以外,其直接審查對象還包括一審裁判是否正確,即二審程序中的審查是對具體行政行為和一審裁判的雙重性審查。

4、引起審理程序發生的訴訟主體不同。

一審中的原、被告地位是固定的,有資格限制,提起訴訟並引起第一審程序的原告,即是行政對方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而二審中當事人的訴訟地位並不固定,沒有資格限制,原審中的原告、被告、第三人,既可以充當上訴人、也可以充當被上訴人。

5、審理方式不同。

一審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一律實行開庭審理,包括公開和不公開開庭審理;二審中,人民法院除應採取開庭審理方式外,認為事實清楚的,可以實行書面審理。

6、裁判方式不同。

一審判決針對具體行政行為的質量,可以作出維持判決、駁回訴訟請求判決、撤銷判決、確認判決、限期履行法定職責和變更判決等;二審判決則限於維持原判、依法改判兩種,並可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法院重審。

7、審理期限不同。

《行政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應當在收到上訴狀起兩個月內作出終審判決。這就是説,二審的審理期限比一審期限少1個月。

法院在審結一審、下發判決書之後,如果案件的當事人對判決書上的內容不符,且有足夠的證據證明法院的判決是不合理的,那麼就可以書寫上訴狀之後,在限定的情形內提出再審的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