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百科吧

位置:首頁 > 税務糾紛 > 税務訴訟

違法税收是否有訴訟時效

一、違法税收是否有訴訟時效

違法税收是否有訴訟時效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九條第一款的規定,違法行為在二年內未被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

目前我國税務行政處罰追究時效存在的問題

1、法律規定不嚴密。《税收徵管法》第八十六條規定:違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規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在五年內未被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這一規定明確了違反國家税收法律、行政法規的涉税違法行為的追究時效。

2、追究時限未分類。針對税務行政處罰的特殊性,新徵管法突破了行政處罰法處罰時效的規定,這確實具有歷史性的意義。但從另一方面來看,這一規定有矯枉過正之嫌。一是違背了行政處罰的公正原則。行政處罰法規定:設定和實施行政處罰必須以事實為依據,與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相當。

3、時效起點難計算。行政處罰追究時效起點的準確界定是保障行政處罰合法性的一個重要標尺。新徵管法對税務處罰的追究時效未作規定,那麼行政處罰法的規定顯然適用於税務行政出罰。行政處罰法規定,追究時效通常從違法行為發生之日起計算;違法行為有連續或者延續狀態的,從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實踐中上述條款如何理解爭議很大。如在稽查案件中“違法行為發生之日”究竟是指違法行為作出之日、檢查開始之日、還是審理之日、還是行政處罰事項告知書送達之日,各地執行不一。“連續狀態”、“延續狀態”如何區分,時間間隔如何把握,執法實踐中往往令人困惑不已。

《税收徵管法》第八十六條規定“違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規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在五年內未被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其中“發現”如何理解、如何執行也是困惑執法人員的執法難點。

二、税收處罰不服必須先複議再訴訟嗎

是的。對税務機關的徵税行為不服的必須先申請行政複議。

《税收徵管法》對税務機關的徵税行為不服的納税爭議行為設置了行政複議前置程序,對税務機關的行政複議不服的,才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主要是為了保證國家税款的及時足額入庫。

《税收徵管法》第八十八條

納税人、扣繳義務人、納税擔保人同税務機關在納税上發生爭議時,必須先依照税務機關的納税決定繳納或者解繳税款及滯納金或者提供相應的擔保,然後可以依法申請行政複議;對行政複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當事人對税務機關的處罰決定、強制執行措施或者税收保全措施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複議,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行政複議申請人應自知道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之日起60日內申請行政複議。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當理由耽誤法定申請期限的,申請期限自障礙消除之日起繼續計算。

相關行政複議機構在收到複議申請後,應在5個工作日內決定是否受理,對於決定受理的,收到複議申請書之日即為受理之日。

相關行政複議機關應自受理複議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行政複議決定,特殊情況下,經相關行政複議機關負責人批准,可延長30日。

複議申請人如對行政複議機關作出的複議決定不服,可以自收到《行政複議決定書》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税收處罰不服必須要先進行政複議以後在提出訴訟。同時當事人對於相關罰金或者是滯納金的處罰不服時,必須要先繳納清罰金或者提供相關擔保以後才能夠提出行政複議。對於行政複議結果不服的,可以提出起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