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百科吧

位置:首頁 > 金融保險 > 票據糾紛

票據貼現利率定價模式有哪些?

票據貼現利率定價模式有哪些?

票據貼現利率定價模式有哪些?

(一)市場利率加點模式

根據資金來源的主要構成,首先選擇一種市場利率作為基準利率,然後在綜合考慮資金成本、貼現風險、同業價格等因素的基礎上確定所加“點數”,兩者相加確定該筆貼現的實際利率,計算公式為:貼現利率=基準利率 點數。基準利率的範圍包括貨幣市場利率、轉貼現利率、商業銀行總行專項資金利率、商業銀行總行貼現指導價格等。

(二)價值定價模式

充分發揮票據營業部在轉貼現業務品種中的綜合競爭優勢和階段性資金富餘優勢。如按一定比例辦理股份制商業銀行商票和銀票的買斷業務,將兩種產品打包定價,滿足客户某一時期的多種業務需要,利用“缺乏價格彈性”的產品吸引“富有價格彈性”的產品,做大業務量的同時取得較高的利差收入,同時穩定客户;在預計資金或規模將會出現緊張的時段,主動順勢調高利率,取得先發優勢。

(三)模糊定價模式

當票據轉貼現市場信息流轉快、價格競爭激烈時,為了爭取業務,採用“模糊定價”的方法吸引有較強轉出需求的重點客户的注意力,使這些機構在有實際轉出需求時自然將票據營業部作為其第一報價人。此方法可瞭解客户的真實轉賣時機,並以適中的利率較為主動地爭取到業務。此報價方法的目的是既要成為“第一報價人”,又要成為“最終報價人”。

(四)機會成本比較定價模式

目前,商業銀行的基層行資金運用渠道較為有限,除發放貸款、辦理票據業務外,通常只能將剩餘資金上存總行,不能直接參與其他投資業務,流動性管理是票據業務的功能之一。因此,一些商業銀行在確定貼現利率時,往往以上存資金利率作為盈虧平衡底線,確定是否辦理該筆貼現業務,而不再考察貼現利率是否在實際資金成本之上。

(五)綜合回報分析定價模式

調整資產結構是票據業務的另一項重要功能。為應對上級行的考核,商業銀行分支行常利用票據業務來調整存貸款規模,其貼現定價往往不單純看一筆貼現業務所帶來的收入,而是綜合考慮這筆業務可能帶來的綜合回報。如,某支行在年末考核前利潤指標完成較好,但存貸款指標尚未完成,因此,需要辦理貼現業務增加存貸款以應對考核。在這種情況下,為吸引企業辦理貼現,金融機構往往會適當降低貼現利率。

(六)成本加成定價模式

對票據資金的成本進行測算,並以此為依據確定貼現利率保本點。其計算公式為:

貼現利率=資金成本 管理費用 營業税及附加 風險補償 目標利潤率。

票據業務成本包括:

1.人力成本。包括:產品開發人員費用、產品營銷人員費用、櫃面服務人員費用、後台支持人員費用、業務管理人員費用等。從構成內容上看,票據業務產品的人力費用有工資、獎金補貼、福利等項目。

2.物力成本。包括:票據營業場所與共用設備的費用、專項設備費用、客户維護費用、系統維護費用、低值易耗品費用等。

3.風險成本。匯票真偽鑑別風險、票據缺陷風險、利率風險、簽發總量及承兑風險、操作風險、託收風險、融資性風險、政策性風險是票據業務存在的幾種風險。根據風險與收益的合理匹配原則,商業銀行提供這些票據業務產品應獲取風險報酬。票據貼現利率定價模式有哪些?而為此所承擔的風險就構成商業銀行票據業務產品的部分成本。風險成本包括風險工具成本、風險心理成本。

在上述成本中,物力成本是固定成本,隨着產品規模的擴大而單調下降,人力成本與風險成本屬於可變成本,與產品規模有一定的正相關關係。根據成本管理會計的方法,可以將上述成本分攤核算到每一筆票據業務當中。

如果採用成本定價策略,產品價格將根據預期收入(或利潤)、成本、產品銷售數量的影響,定價需要遵循的原則:一是成本需要得到全額補償;二是在銷量一定的情況下爭取收入最大化。

在營銷過程中,營業部針對總體目標統一核算成本,對不同客户和不同地域的客户制定差別的利差標準。對批量大、忠誠度高的優質客户,主動採取優惠利率,簽訂業務合作協議,通過採取累進制優惠利率方式,吸引大客户做大業務量;對批量小、附加成本高的一般客户實行較高利率,形成較大利差。

(七)競爭定價模式

競爭定價策略中,通常採取的措施有以下幾個:

1.鞏固在同業中的競爭地位。各行首先對自身不同階段在票據業務的市場競爭地位進行判斷--是處於絕對優勢,還是處於平均水平或劣勢,並據此確定擴大市場份額的目標,配合以相應的定價策略。

2.瞭解競爭者在轉貼現市場低價買入票據的真實原因,如補足空餘規模、提高資金使用效益、賺取利差等,掌握競爭對手票據業務的目標,有助於為本行與其展開競爭提供依據。

從以上內容可以看出,票據貼現利率定價模式有哪些該問題在實際操作中有着較為詳細的解答。一般情況下來説,主要有市場利率加點模式,價值定價模式和模糊定價模式等。在特殊情況下,競爭定價模式與成本加成定價模式也較為普遍。以上即為票據貼現利率定價模式的大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