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百科吧

位置:首頁 > 債權債務 > 債務債權

市場中有哪些常見的逃廢債務形式

企業逃廢債已經成為了市場經濟下的一大隱患,由於逃廢債行為可以給企業、個人乃至地方帶來較為明顯的經濟利益,導致出現了比較嚴重的企業逃廢債現象。本文主要介紹市場中常見的逃廢債務形式,請閲讀下面的文章瞭解逃廢債相關知識。

市場中有哪些常見的逃廢債務形式

隨着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拓展,許多企業通過改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走出了成功的一步。但同時,由於國家經濟政策法規尚不健全、市場信用監管體系尚未完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受局部地方利益、小團體利益甚至是個人利益的驅動,不少企業進行不規範甚至是違規改制,借改制之名,行逃廢債之實。所謂"逃廢債",其實在法律上沒有此説,但它確是一種民事違約行為。當然不是所有的欠債不還都是逃廢債,它強調債務人的主觀故意。就是説,有履行能力而不盡力履行債務或想方設法以各種藉口推脱、故意製造和利用各種可乘之機否認、扣除債務的行為即是逃廢債。雖然這種現象以往就有,但隨着改革的不斷深入,企業逃廢債現象有愈演愈烈之勢,如不及時有效地加以防範和制止,勢必造成對國民經濟的正常運行和發展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

企業逃廢債的主要表現形式有:

(一)利用公司分立方式逃廢債。

就是通常所謂的“大船擱淺,小船逃生”。在原企業基礎上分設若干新企業,改制時,將原企業的有效資產劃轉到新企業,債務保留在原企業,原企業並不破產關閉或註銷,而是留下一副空架子來應付債務。或者説在改制時,由企業集團公司將債務留下,卻設法將有效資產轉移給子公司,集團公司僅變為一個管理機構,不再直接從事經營,而以前所有的債務都由集團公司來承擔。

(二)利用承包、租賃和轉讓方式逃廢債。

有些企業將全部資產租賃給一個新成立的公司、其它單位或個人,原企業骨幹人員隨之轉移到新企業去上班。新企業向原企業交租賃費,低廉的租賃費可能已使用或連職工基本生活費都不足,更別説償還欠款了,除非出現企業破產情況,否則法院也無法實際執行已租賃的資產。如果承包、租賃給個人,會造成企業短期行為嚴重,拼資產、拼設備、拼消耗,以求在短期內迅速獲利。作為貸款物資保證的企業資產不斷減少,而我們對信貸資金的監管轉而間接面對承包者個人,這些個人對貸款的本金利息不負任何責任,極大地削弱了我們的監管力度。企業在最後破產無法實現的情況下,便通過變賣設備和土地的辦法獲得資金,但在轉讓中卻往往並不安排償還貸款,造成實際上的逃廢債。

(三)利用對外投資方式逃廢債。

經營者將企業主要的生產設備、廠房、樓宇等有效資產抽逃,投資組建新的有限責任公司,把債務和不良資產留在原企業。結果新公司有資無債,原企業有債無資,只剩一塊牌子,一個法定代表人承擔債務。等到我們索債時,對於所欠貸款,原企業已是雖有草屋若干,實無糙米一把。

(四)利用低價出賣資產的方式逃廢債。

企業在有關部門和個別金融性機構的配合下,先成立一個新公司,看似與原企業無任何關係,由部門或金融性機構給新公司一筆款項啟動,新公司則另行選址建廠,同時以低價購買老企業的設備和有效動產,貨款轉而歸還該部門或金融性機構,原企業僅留廠房可以出租,租金作為職工作安置費,而且還可將安置費投資入股新企業。這樣一來,新老企業、職工個人和有關部門、個別金融性機構“各得其所”,只苦了那些被矇在鼓裏的其他債權部門。這種做法也就是所謂的"金蟬脱殼"。

(五)通過不規範兼併、聯合、合資逃廢債。

企業在兼併、聯合後,原有承貸法人取消,使得貸款的債權債務關係變得模糊,失去了物資保證和安全保障。一種是在合資合作及聯營過程中,貸款企業將貸款形成的資產和資金作為入股資金,一旦合資成功,原有債務則擱置一旁,貸款企業可從合資企業中分紅獲利,而作為實際債權人的部門與貸款的實際直接受益者即合資企業之間卻不構成債權債務關係,追債無門。另外一種是“先分後並”式的假兼併,即先將一個企業分離為兩個企業,再由其中的一個企業對另一個企業實施“兼併”,以此來甩掉貸款包袱。

(六)利用不規範的股份制改造逃廢債。

一些企業把股份制改造作為逃廢債的工具,借一個分廠或車間改成股份公司,計算總資產時卻把整個企業資產作為評估的基本條件,債務由原企業承擔,新組建的公司對外不承認債務;或將原廠的機器設備,按一定條件比如按分流人員多少帶入新企業,或由外單位借用部分資產,組成新的合作體,將原單位債務拋在一邊。使原企業資不抵債程度更加嚴重,大量貸款被原來的空殼企業承擔,造成債務懸空。

(七)利用不規範破產逃廢債。

出於局部利益,借企業改制名義,“假破產”真逃債。破產前催債時,企業就會以“穩定”為藉口,把責任推在職工身上,造成企業一直處於“在破產進行當中”的狀態,一直在破,卻一直也破不掉。破產不停產,不執行“關門走人,資產變現”的政策,原班人馬、原有資產,一邊搞破產,一邊換塊廠牌再生產,破產案件卻無限期拖下去。另外,由於我國對國有企業的破產實行審批制,企業從申請破產到進入破產程序將經過一段較長的時間,在此期間,經營者有充分的時間和精力將企業的有效資產轉移;企業進入破產程序後資產的變現和評估也由於相關部門內部操作,在扣除破產費用和職工安置費等後,對債權的清償已幾乎只能“畫餅充飢”。

(八)利用拍賣方式逃廢債。

企業破產後進行所謂的公開拍賣,卻實行暗箱操作,事先安排買主,定好價位,在競價時一錘定音,以低價成交,不給其他買主競爭機會,貌似公平,但卻使得債權部門根本無從着手。

(九)利用被吊銷營業執照之機逃廢債。

企業一旦被吊銷營業執照,其貸款客户法人主體就消失,似乎就形成了事實上的“黑户”,即使明知其所謂賴帳,按目前各種規定,債權方也沒有從容有效的手段收回貸款。有些企業就鑽這個空子,故意不參加年檢,在工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的行政處罰下來之前,將有效資產處置一空,然後關門走人,形成“三無企業”,即無資產、無人員、無場所,債權部門追貸無門。

(十)利用主動設計“被訴訟保全”逃廢債。

企業在經營困難或者瞭解到債權部門要對其採取法律手段時,就策劃由其能控制的關聯企業或其它關係較好的債權人與其串通,自編自導自演一出訴訟把戲,原被告雙方與法院協調配合,將企業的全部資產查封,致使其它法院無法重複查封,而企業仍會暗中繼續使用該資產正常生產經營。通過打官司,使欠債企業的有效財產得以先行“合法”轉移,使其它債權部門債權落空,面對此種“周瑜打黃蓋”現象的時候,債權部門也只能“望廠興歎”了。

綜上,市場中常見的逃廢債務形式有以下十點:利用公司分立方式逃廢債;利用承包、租賃和轉讓方式逃廢債;利用對外投資方式逃廢債;利用低價出賣資產的方式逃廢債;通過不規範兼併、聯合、合資逃廢債;利用不規範的股份制改造逃廢債;利用不規範破產逃廢債;利用拍賣方式逃廢債;利用被吊銷營業執照之機逃廢債;利用主動設計“被訴訟保全”逃廢債。希望這些知識能夠幫助帶您,只有瞭解到了企業是如何逃廢債的,才能更好的預防其逃廢債。


標籤:逃廢 債務 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