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百科吧

位置:首頁 > 知識產權 > 著作權

著作權侵權的構成要件是怎樣的

著作權1.36W

判斷現實中的某個行爲是否構成著作權侵權,首先我們需要對照法律規定的著作權侵權構成要件來分析,如果該行爲滿足著作權侵權的構成要件,就可以判定是屬於著作權侵權的。下面,本站小編提供著作權侵權的構成要件的內容,幫助你進行了解。

著作權侵權的構成要件是怎樣的

1、所侵害的標的應當在着著權法保護的範圍內

著作權法所保護的標的,隨着科技的發展,逐漸的擴張,幾乎涉及到一切智力勞動的創作成果。爲了包容各類的創作,以及適應未來可能發展出的新的傳播方式,各國著作權法一般採概括性的規定與列舉式的規定相結合,以靈活運用。至於所列舉的作品形式不外乎下列數項:

(1)、文學作品(包括文字、語言);(2)、音樂作品(包括曲與詞);(3)、戲劇作品(包括配樂);(4)、舞蹈及啞劇創作;(5)、圖畫、雕刻及雕版等美術作品;(6)、攝影作品及圖片;(7)、電影及其它視聽作品;(8)、地圖、科技及建築圖形。

隨着科技的發展,著作權法保護的客體範圍不得不極度的擴張,以涵蓋一切形式的作品,甚而在一些國家還擴及到對錄音錄像製品、廣播電視節目及表演的鄰接權。[8]但是,著作權法保護的初衷即在於便利公衆的文化進展,因此,一面擴展着作權法保護的標的,一方面又必須就排除客體作出詳盡的規定。

2、須爲著作權法所明文保護的排他性權利

隨着著作權保護客體的擴大,著作權的權利的種類也相應增加。一般地說,包括以下各項:

(1)、複製權;(2)、發行權;(3)、出租權;(4)、展覽權;(5)、表演權;(6)、放映權;(7)、廣播權;(8)、信息網絡傳播權;(9)、攝製權;(10)、改編、翻譯、彙編權。著作權除包涵上述的經濟利益外,還有人身上的價值。英美法系國家雖未在着作權法中明文規定着作人身權的內容,但仍然委諸於習慣法上的法理,如違反契約、侵權行爲、侵害隱私權、誹謗、不正當競爭等觀念來保護。美國着作權法規定凡聯邦着作權法未曾規定的範疇,各州有權另行制定法律來規範,也不排斥着作人身權的觀念。

3、被害人需要有著作權

原告提起著作權侵權之訴,首先應當證明其享有著作權。在我國,不採着作權取得須先經行政機關審查登記的制度,而採“創作”主義,作品一經創作完成,作者就取得著作權。但在訴訟中,原告仍須證明其著作權的存在。著作權的存在,除上述應屬於成文法所保障的客體和權利範圍以外,原告還須證明:

(1)作品具有原創性。著作權的取得要件與專利權不同,後者須具有新穎性、創造性與實用性。而著作權只要具有原創性就夠了,即只要是經過個人心血努力、獨立創作而非盜用、抄襲他人着作而成即可。(2)具有我國國民的身份或屬於我國着作權法所保護的外國人和無國籍人。

4、受害人須證明對方有侵權行爲,亦即侵害著作權人受法律保護的幾種特別權利

複製、展覽、表演、發行等都是客觀的行爲,較易判斷侵害是否發生。但是對於“抄襲”,即因“觀念”等不受保護,須先分出“觀念”以外的“表現形式”爲保護的標的。而抄襲又不能侷限於一字不易的雷同,其判斷難免有主觀的價值判斷,而缺乏客觀標準。

5、被告不得以“合理使用”原則爲抗辯

著作權法既然以公益的保護爲重,在某種程度內,即使是未經許可而使用作品,被告尚可以“合理使用”爲理由以爲免責抗辯。各國法律也都明定哪些行爲爲合理使用。此外,對於“合理使用”的判斷標準明示如下:

(1)、使用的目的和性質,即依其爲商業性使用或非營利的教育性目的而區別;

(2)、受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的性質;

(3)、使用的數量及實質在整個受保護作品上所佔的比例;

(4)、使用對有著作權保護的作品經濟市場的價值的影響。

行文至此,相信大家都已經比較清楚,實踐中該如何判定某個行爲是否構成著作權侵權了吧。在斷定構成著作權侵權後,就可以依法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如果您在生活中遇到了這方面的問題,建議您諮詢我們本站的相關律師,他們將用法律的武器捍衛您的合法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