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百科吧

法律規定醫療糾紛賠償適用法律有哪些

這些年來提到醫患關係,大家第一反應都是各種各樣的醫患糾紛。患者由於就醫後對結果不滿意,或者是醫生在治療過程中因為失誤而給患者造成傷害,醫患雙方為了維護自己的權益,必須把責任爭議定性下來。那麼,法律規定醫療糾紛賠償適用法律有哪些呢?下面,小編就和大家聊一聊。

法律規定醫療糾紛賠償適用法律有哪些

一、什麼是醫療糾紛?

醫療糾紛是指基於醫療行為在醫方(醫療機構)與患方(患者或者患者近親屬)之間產生的醫療過錯、侵權與賠償糾紛。醫療糾紛通常是由醫療過錯引起的。醫療過錯是指醫務人員在診療護理等醫療活動中的過錯。這些過錯往往導致病人的不滿意或造成對病人的傷害,從而引起醫療糾紛。 除了由於醫療過錯引起的醫療糾紛外,有時,醫方在醫療活動中並沒有任何疏忽和失誤,僅僅是由於患者單方面的不滿意,也會引起糾紛。這類糾紛可以是因患者缺乏基本的醫學知識,對正確的醫療處理、疾病的自然轉歸和難以避免的併發症以及醫療中的意外事故不理解而引起的,也可以是由於患者的毫無道理的責難而引起的。亦有人稱之為醫療侵權糾紛,即醫療服務的提供者與接受者之間對醫療行為及其後果是否侵權及侵權責任的爭議。

醫療糾紛包括醫療事故糾紛和其他醫療糾紛。醫療事故糾紛指醫患雙方就具體醫療事件是否構成事故、應否賠償、怎樣賠償產生的糾紛。 其他醫療糾紛包括經過醫療事故鑑定不屬於醫療事故的醫療糾紛、不申請醫療事故鑑定的醫療糾紛、醫學會不予鑑定的醫療糾紛。 醫療糾紛的解決途徑 醫療民事糾紛與其他民事糾紛一樣,屬於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係和人身關係,屬民法的調整範疇。根據 “私法自治”的原則,通常情況下,國家不予干預,因此,雙方當事人可以就醫療糾紛進行協商,也可以進行民間調解和行政調解,從理論上講,醫療合同糾紛也可進行仲裁解決,但目前仲裁解決醫療糾紛還不受重視。

二、法律規定醫療糾紛賠償適用法律有哪些?

(一)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醫療賠償糾紛案件適用法律

第一條因賠償權利人認為醫療機構實施的醫療行為致患者生命、健康、身體遭受不當損害,起訴要求醫療機構賠償經濟損失和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本條所指“賠償權利人”,是指接受醫療服務的患者、依法由患者承擔扶養義務的被扶養人以及死亡患者的近親屬。

本條所指“醫療機構”,是指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提供醫療服務的機構及個人診所,包括依照鄉村合作醫療的政策設置的衞生室、所。

第二條醫療賠償糾紛案件包括醫療事故損害賠償案件和因醫療事故以外的原因引起的其他醫療賠償糾紛案件。

其他醫療賠償糾紛案件包括:

(一)醫療行為存在過錯造成患者人身損害的後果,但不構成醫療事故的;

(二)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機構在計劃生育服務中造成他人人身損害的後果,但不構成醫療事故的;

(三)因醫療機構使用的藥品、醫用設備、醫療器械存在質量缺陷造成患者人身損害後果的;

(四)因輸血感染病毒造成患者人身損害後果的;

(五)其他違反醫療衞生管理法律法規、規章和診療護理規範、常規的行為造成患者人身損害後果的。

第三條賠償權利人起訴要求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的,區別以下情形確定被告:

(一)醫療機構有執業許可證和法人資格的,該醫療機構為被告;

(二)企業、事業單位、國家機關設立的為內部人員服務的醫院、門診部、衞生室(所),雖領有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但不具備法人資格的,以設立單位為被告;

(三)依法設立的不具有法人資格的個體、私營診所,以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或醫師執業資格證上登記的單位或個人為被告;

(四)農村村民委員會設立的村衞生室(所)發生醫療糾紛的,以該集體組織為被告;村民委員會將集體性質的村衞生室(所)發包給有醫師執業資格的個人的,以該集體組織和個人為共同被告。

第四條患者在不同的醫療機構接受治療,但賠償權利人未起訴患者就診的全部醫療機構以致影響案件審理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賠償權利人起訴就診的全部醫療機構;人民法院也可以依據職權追加賠償權利人未起訴的其他醫療機構作為被告參加訴訟。

已經作為被告的醫療機構向人民法院申請追加其他醫療機構為共同被告,經審查申請有理的,人民法院應當書面通知被追加的醫療機構參加訴訟。

第五條在醫療賠償糾紛案件的訴訟過程中,醫療機構將償還拖欠醫療費作為反訴請求提起的,人民法院應告知其按照醫療服務合同糾紛另案起訴。

第六條因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損害賠償糾紛適用《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六條的規定。因賠償權利人要求醫療機構承擔違約責任引起的糾紛適用《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五條的規定。

醫療賠償糾紛的訴訟時效期間,損害明顯的,從受損害之日起算;損害當時未曾發現,後經檢查確診損害後果是由醫療行為引起的,損害後果確診之日起算。

第七條賠償權利人應當對下列事項承擔舉證責任:

(一)就患者與醫療機構之間存在醫療關係;

(二)損害事實;

(三)實際損失及損失範圍。

第八條醫療機構應對下列事項承擔舉證責任:

(一)醫療行為沒有過錯;

(二)醫療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係;

(三)醫療行為不是造成損害後果的唯一原因。

第九條訴訟中,賠償權利人要求複印或複製《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十條和第十六條規定的病歷資料的,人民法院應予准許。

另一種意見:訴訟中,對《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十六條規定的主觀性病歷資料,人民法院應當在醫患雙方在場的情況下封存和啟封。

第十條醫療機構拒絕提供由其保存的病歷資料,或者偽造、隱匿、銷燬病歷資料,足以影響案件審理的,推定醫療機構具有過錯。

醫療機構塗改或者違反規定修改病歷資料,導致對案件爭議事實無法通過鑑定結論予以認定的,應當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後果。

第十一條賠償權利人拒絕提供其保存的門診資料或者搶奪、盜竊醫療機構保存的病歷資料後篡改、銷燬、拒不歸還,導致醫療機構舉證困難的,由賠償權利人對醫療機構在醫療活動中具有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對治療過程中患者的死亡原因發生爭議後,因患者家屬拒絕或拖延屍檢,超過規定時間,影響對死因判定的,醫療機構對醫療行為與患者死亡後果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係不負舉證責任。

第十二條對當事人提交的下列證據,人民法院在判斷醫療機構是否存在過錯時應當採納:

(一)醫療衞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以及其他規範性文件確定的醫療衞生制度;

(二)省級以上衞生行政部門制定或委託學術團體編寫的診療護理規範。

第十三條對一方當事人提交的醫學教材或醫學文獻中記載的醫療規範、方法、觀點,對方當事人不能提供足以反駁的證據的,人民法院在判斷醫療機構是否存在過錯時應當採納。

第十四條在訴訟過程中,當事人申請醫療事故技術鑑定或對醫療事故技術鑑定結論有異議要求再次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鑑定,人民法院認為有必要的,應當委託醫學會組織鑑定。

第十五條當事人申請對醫療行為有無過錯、醫療過錯行為與人身損害後果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係、醫療過錯行為在醫療損害後果中的責任程度及傷殘等級、治療患者原有疾病的費用、營養和護理費用等事項進行鑑定,人民法院認為有必要的,可以委託司法鑑定機構組織進行司法鑑定。

第十六條人民法院應當告知當事人,對醫療事故技術鑑定或司法鑑定申請重新鑑定的期限為收到鑑定書之日起30日內。

當事人逾期申請重新鑑定的,人民法院不予接受。

第十七條人民法院在委託鑑定前,應當組織雙方當事人對提交的病歷資料的真實性進行確認。

對病歷資料的真實性難以判斷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當事人申請文證檢驗。文證檢驗應當在醫療事故技術鑑定或醫療過錯鑑定前完成。

第十八條醫療事故技術鑑定結論和司法鑑定結論應當在法庭上出示,由當事人質證。

經當事人申請,人民法院應當要求鑑定人出庭接受當事人質詢。

鑑定人確因特殊原因無法出庭的,可以書面答覆當事人的質詢。

第十九條人民法院委託醫學會組織鑑定的,首次醫療事故技術鑑定的鑑定費用由醫療機構預先繳納。經鑑定,屬於醫療事故的,鑑定費用由醫療機構支付;不屬於醫療事故的,鑑定費用由賠償權利人支付。

司法鑑定的鑑定費用由提出申請的一方當事人預先繳納,並由人民法院根據鑑定結論確定鑑定費用的承擔。

鑑定人出庭接受質詢而支出的合理費用,由申請鑑定人出庭的一方當事人預付,並由敗訴一方當事人承擔。

人民法院依職權委託鑑定的,鑑定費用及鑑定人出庭接受質詢而支出的合理費用由人民法院先行墊付,並由敗訴一方當事人承擔。

第二十條人民法院在判斷醫療機構是否具有過錯及過錯大小時,應當結合現行醫療水平、醫療機構的等級以及醫療行為是否存在時間和事項上的緊急情況等因素綜合認定。

第二十一條醫療行為違反醫療衞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範、常規,構成醫療事故的,醫療機構應當根據責任程度承擔賠償責任。

不構成醫療事故,但經審理能夠認定醫療機構存在民事過錯,符合民事侵權構成要件的,醫療機構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第二十二條在未出現需要緊急搶救等非常狀態的情況下,醫療機構未經患方同意擅自改變主要治療原則或重大治療方案,造成損害後果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第二十三條醫療機構施行手術、特殊檢查或者特殊治療時,沒有按照《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第三十三條的規定履行必要的義務,致使賠償權利人未能行使診療選擇權,並因此造成損害後果或者增加經濟負擔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第二十四條在確定醫療事故賠償責任時,人民法院應當參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四十九條第一款、第五十條、第五十一條和第五十二條的規定辦理。

經鑑定不構成醫療事故但醫療機構確有過錯的,在確定醫療機構的民事賠償責任時,人民法院也應當參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上述規定辦理。

另一種意見:對醫療機構確有過錯但不構成醫療事故的其他醫療賠償糾紛,人民法院應當根據《民法通則》及相關司法解釋規定的賠償項目和標準計算出賠償總額,結合醫療機構應承擔的責任比例,確定具體的賠償數額。

第二十五條數個醫療機構作為被告的,應由有過錯的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醫療機構均有過錯,如因果關係能夠區分的,應按因果關係的緊密程度和過錯的大小分別承擔賠償責任;因果關係無法區分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第二十六條人民法院對於醫療損害賠償費用一般應當以一次性結算的方式作出裁判。

患者需後續治療的,經司法鑑定機構確認後續治療的相關費用後,人民法院可以將該項費用與其他損害賠償費用一併作出判決。

患者主張後續治療費用,醫療機構提出異議的,可以由司法鑑定部門進行確認。

第二十七條醫療損害發生後,賠償權利人與醫療機構經協商或者經衞生行政部門主持調解達成調解協議,一方反悔要求重新處理的,一般不予支持。但調解協議符合法律規定的無效或可撤銷情形的除外。

第二十八條因藥品、醫用設備、醫療器械存在質量缺陷造成患者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產品質量法》和相關司法解釋確定醫療機構或者藥品、醫用設備、醫療器械生產者、銷售者的賠償責任。

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後,依法向藥品、醫用設備、醫療器械的生產者或銷售者追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二十九條在醫療過程中,因血站違反法定義務提供不符合國家規定標準的血液,或者醫療機構的醫務人員違反法定義務將不符合國家規定標準的血液用於患者,給患者健康造成損害的,醫療機構或血站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血站和醫療機構均有過錯的,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血站、醫療機構能夠證明已履行了法定義務,對患者健康受到損害沒有過錯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因使用血液製品造成患者感染病毒的,血液製品生產者應當承擔《產品質量法》規定的賠償責任。

另一種意見:因輸血造成患者感染病毒,血站和醫療機構均能夠證明其已經履行了法定義務的,人民法院應當對留存血樣進行再次檢測。再次檢測符合國家標準的,血站和醫療機構不承擔民事責任。

再次檢測不符合國家標準或者無法進行再次檢測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判決由血站和患者分擔民事責任。實施了輸血質量保險、患者可以領取保險金的,血站不承擔民事責任。

第三十條個人未取得醫生執業資格或者單位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實施非法行醫行為,造成患者人身損害的,應當承擔《民法通則》和相關司法解釋規定的賠償責任。

非法行醫的人員以醫療機構的名義實施醫療行為,醫療機構有過錯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第三十一條醫療機構提供醫療服務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侵犯患者合法權益的,患者可以請求返還已付醫療費,賠償損失,並可以請求醫療機構承擔不超過已付醫療費一倍的賠償責任:

(一)明顯不具備醫療條件的情況下對患者作虛假宣傳、承諾療效的;

(二)提供給患者的藥品或醫療器械,屬於假冒偽劣商品的;

(三)沒有提供相應服務但收取費用的。

第三十二條醫療行為不存在過錯或醫療行為與患者主張的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係的,醫療機構不承擔民事責任。

第三十三條醫療機構是否就患者的病情、醫療措施、醫療風險等履行告知義務以及履行告知義務是否妥當,人民法院應當根據患者的病情、精神狀態、心理承受能力等因素綜合認定。

醫療機構為安慰或者鼓勵患者所作出的不符合實際病情的陳述,一般不應視為侵害患者的知情權。

第三十四條經患者或其家屬同意實施的實驗性臨牀醫療或其他有風險的醫療行為,醫療機構無過錯的,風險責任由患方及其親屬承擔。

第三十五條對醫療賠償糾紛案件的賠償標準,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政府統計部門公佈的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上一年度有關城鎮居民的統計數據確定。

第三十六條本規定自200年月日起施行。200年月日後新受理的一審醫療糾紛案件,適用本解釋。已經作出生效裁判的醫療賠償糾紛案件依法再審的,不適用本解釋。

(二)《侵權責任法》第七章“醫療損害責任”。主要注意的點有:

1、醫務人員過錯,必須向醫院追討賠償;2、醫療機構有三項免責事由(患者不配合、搶救生命垂危已經盡力、當時醫療水平所限)。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自十七條起到最後的那些法律條款。這些條款告訴您如果出現醫療糾紛以後,應該怎麼索賠,有哪些費用可以索賠。

3、最後有兩個注意點:

一是我國有一個《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但由於立法的原因,這個條例對醫療事故的賠償,還不如《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賠償。因此,索賠時應注意避開引用《醫療事故處理條例。

二是醫療事故是舉證責任倒置,即醫院對其沒有過錯承擔證明責任。

醫療糾紛可以使用“私法自治”原則,通過民間協商或行政仲裁,自行解決問題。發生醫療糾紛時,醫患雙方應該和平協商,參考法律規定的醫療糾紛賠償適用法律,科學有效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