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百科吧

肇事逃逸沒有傷到人怎麼處罰?

肇事逃逸沒有傷到人怎麼處罰?

一、肇事逃逸沒有傷到人怎麼處罰?

如果事故沒有造成人員傷亡的,不構成犯罪的情況下,處200-2000元罰款,可並處15日以下拘留。我國採用公開向社會徵求意見的方式,調整了傷人事故調查、鑑定意見審核等程序,將道路交通事故分為財產損失事故、傷人事故和死亡事故,處理不同事故的交警需具備不同的資質。

二、怎麼認定交通肇事逃逸?

交通肇事後逃逸行為是一個主客觀相一致的行為,即行為人除了必須具有逃逸的客觀外在行為方式,同時還必須具有逃逸的故意,明知發生交通事故,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逸,表明逃逸行為的心態只能是故意,如果僅僅具備離開現場的外部特徵,而不存在逃逸的主觀故意,則不能認定為此處的“逃逸”。所以認定交通肇事後的逃逸行為必須從主觀、客觀兩個方面把握。

1、認定逃逸存在一個前提條件,即行為人對肇事事故應是明知的。

如果行為人對肇事事故不明知,而駕車繼續行使,主觀上沒有惡性。在這種情況下,行為人只是在進行正常的駕駛行為。所謂的“逃逸”時不能成立的,如果對於這種駛離現場的行為以逃逸論處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是典型的客觀歸責,無論從刑事立法基本原則還是從司法公正角度出發都是不適宜的。當然,這裏的“明知”並非要求肇事者對於其中所有的細節都有着具體的明知,只要堅持主客觀統一的原則,對於肇事存在蓋然性、可能性的明知,就符合要求。

2、逃避搶救義務以及其後逃避責任追究。

一般情況下,逃逸者不履行搶救義務和逃避責任的動機是重合的,但在特定情況下,也可能存在着並不逃避搶救義務但儘可能地逃避肇事責任追究或者不履行搶救義務但並不逃避責任追究這種單一動機的情況,前者如甲駕車將被害人撞成重傷後,將被害人儘快送到醫院,但之後一走了之的情形。只要具備逃避搶救義務和逃避責任追究這兩個動機中的任何一個,都應認為具備了逃逸。

肇事逃逸沒有傷到人的一般是不會構成犯罪行為的,通常會對駕駛者處以十五天以下的行政處罰,並會處以一定金額的罰款。如果造成他人有受傷或者是死亡的情況的,最高將會處以七年的有期徒刑的處罰,因此出現交通事故之後一定不要逃逸,避免更加嚴重的處罰。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