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百科吧

位置:首頁 > 合同事務 > 合同效力

無效合同的認定標準及處理

無效合同是相對於有效合同而言,是指合同雖然成立,但因其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社會公共利益,被確認為無效,不能產生合同的法律效力,都屬於無效合同。那麼無效合同的認定標準是怎樣的呢?無效合同要怎麼處理呢?針對這個問題,本站小編整理無效合同的相關內容,請閲讀下面的文章進行詳細瞭解。

無效合同的認定標準及處理

無效合同的類型有哪些?

1、全部無效合同,全部無效合同是指合同的全部內容自始不產生法律約束力。

(1)訂立合同主體不合格,表現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合同且法定代理人不予追認的,該合同無效,但有例外:純獲利益的合同和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而訂立的合同,不需追認,合同有效;代理人不合格且相對人有過失而成立的合同,該合同無效;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超越權限訂立的合同,且相對人知道或應當知道其超越權限的,該合同無效。

(2)訂立合同內容不合法,表現為: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合同,無效;違背社會公共利益的合同,無效;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三人利益的合同,無效;以合法形掩蓋非法目的合同,無效;無處分權的人處分他人財產的合同,無效。但有兩例外:事後經權利人追認的,有效;事後取得處分權的,有效。

(3)意思表示不真實的合, 即意思表示有瑕疵,如: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的,無效。

2、部分無效合同,部分無效合同是指合同的部分內容不具有法律約束力,合同的其餘部分內容仍然有效。

無效合同的認定標準是什麼?

無效合同的認定不僅是一個法律技術問題,也是一個科學判斷問題。司法實務中的合同形形色色,涉及方方面面,判斷一個合同是否無效合同,具有相當難度。況且在不同時期的立法中,對之也有不同的語言表述。目前對無效合同的認定和處理,存在尺度不一、處理混亂等問題,導致大量不應無效的合同被認定無效。筆者認為,當前對合同效力認定的標準應是《合同法》第52條第(五)項“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這兜底條款的規定可以認為是對無效合同標準的高度概括,是判斷一個合同是否有效的法定標準。因為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這是合同無效的根本性原因,從廣義上來看,《合同法》第52條、第53條等規定都可以看作是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

這裏如何把握違反“強制性規定”的規範意旨是正確認定無效合同的關鍵。判斷某一法律條款是否法律、行政法規的禁止性規定,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雖然強制性規定通常使用“必須”、“不得”、“禁止”、“應當”等措詞,但是,由於合同法頒佈較晚,此前的許多法律、行政法規帶有一定的計劃經濟的成份,使用了大量“必須”、“不得”、“禁止”、“應當”,其中有許多並非合同法立法本意上的“強制性規定”,如果僅以條文存在上述措詞就認為屬強制性規定,顯然不符合合同法的立法體意。筆者認為,判斷某一法律條款是否強制性規定,應從該部法律的立法目的、違反該條款對國家、集體、第三人利益或社會公共利益的損害程度等方面進行考量。法律授權由法官依照法律規定行使自由裁量權,具體確認是否違反強制性規定。

無效合同應該如何處理?

無效的合同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合同法》第56條),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受到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合同法》第58條)。

對無效合同的處理與可撤銷合同被撤銷後的處理類似。不同的是,無效合同的違法性,決定了法律不僅要使這些行為無效並使當事人負返還財產、賠償損失的民事責任,而且當事人訂立無效合同侵犯了為法律所保護的社會秩序和社會公共利益,因此還應使當事人承擔其他法律責任,即當事人除應承擔民事責任以外,還可能因其具有違法行為而應承擔行政的甚至刑事的責任,如追繳當事人的非法所得收歸國庫,吊銷營業執照等。《合同法》第59條特別規定:“當事人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因此取得的財產收歸國家所有或者返還集體、第三人”。

希望以上內容對您有所幫助,若您還有其他相關法律疑問,歡迎免費諮詢本站專業律師。

標籤:無效 合同 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