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百科吧

位置:首頁 > 合同事務 > 合同糾紛

簽訂合同時如何防範業務風險?

一、簽訂合同時如何防範業務風險?

簽訂合同時如何防範業務風險?

簽訂合同時可以透過仔細的閱讀合同當中的那個時候來防範業務風險,當然了,也是需要了解相關的產權證件。誠實信用原則是民法的基本原則,該原則也同樣貫穿於合同的整個過程也不例外。明確規定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

1、惡意訂立合同的風險。

當今經濟社會已是充分競爭的社會,絕大部分企業都已經不可避免地進入到白熱化的競爭中去。爲了打擊對手,有時競爭對手會採用惡意談判的方式進行合同磋商。競爭對手冒用簽訂合同的名義與對方進行多輪次的交談,試圖瞭解對手的各種資訊。瞭解對手項目的大小、資金規模、人員狀況、瞭解對手的目前的經營狀況、財務狀況、後期安排。這些信心通常會在和對手的假冒談判中採用問題的方式提出來。很顯然,這些資訊如果被競爭對手惡意獲得,將對自己產生不利影響。

2、商業祕密泄露的防範。

許多的業務合作者也不一定在磋商時即存在惡意,一定的過失也有可能導致公司商業祕密的泄露。與合作者進行磋談時的資料等可能被善意獲得,獲得者在今後的過程中可能由於工作的不慎等將公司有用的資訊傳遞出去。這些問題的出現,都可能使當事人的利益受損。

3、保密協議的合理約束。

保密協議的簽署使得任何當事方首先能將商業祕密的保守義務的重要性了熟於心,既爲惡意磋商的人敲響了警鐘,又爲可能過失泄密的當事方提了醒。我們不能苛求與保密協議的萬能,但是保密協議的簽署無疑爲界定各方的權利義務設定了標準和責任,可謂有百利而無一害。

二、合同的訂立包括哪些程序

合同的訂立是個複雜的過程,並不僅僅限於要約與承諾,根據我國現有的法律規定及實踐經驗,合同訂立的一般程序大致如下:

1、市場調查和可行性研究。市場調查和可行性研究是當事人在簽訂合同前必不可少的準備工作。

2、資信審查。簽訂合同的雙方都必須具有簽約資格,否則,即使簽訂合同,也是無效的合同。在簽約時,要調查對方的信資情況,應該要求當事人相互提供有關法律檔案,證明其合法資格。一般來講,重要的談判、簽約人應是董事長或總經理。有時,具體業務談判,出現簽約的不是上述人員,但也要檢查簽約人的資格。如瞭解對方提交的法人開具的正式書面授權證明,常見的有授權書、委託書等。瞭解對方的合法身份和權限範圍,以保證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此外,不要輕易相信對方的名片,有的人名片關銜很大,實際上是空的。還有,與公司打交道,不要只看母公司的信譽和資產情況,實際上母公司對子公司是不負連帶責任的資信審查包括資格審查和信用審查。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現在如果要簽訂合同的話,肯定在此之前是需要了解雙方當事人之間的一些事項的,這樣的話才能夠簽訂合同,否則的話是存在着很大的風險。比如說在此之前需要了解相關的證件,還有就是合同簽訂的主體資格問題,最後就是需要正式簽訂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