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百科吧

位置:首頁 > 婚姻家庭 > 財產分割

婚後丈夫的財產怎麼分配?

婚後丈夫的財產怎麼分配?

一、婚後丈夫的財產怎麼分配?

婚後丈夫的財產屬於共同財產需要按照公平的原則分配,我國所確定的分割原則是:堅持男女平等,保護女方、子女權益、照顧無過錯方,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合情合理地解決分割問題。離婚時,夫妻的共同財產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根據我國婚姻法的有關規定,夫妻共同財產包括;婚姻關係存續期間雙方及一方所得的財產,除雙方另有約定、法律另有規定外,屬於夫妻共同所有。夫妻共同的財產在離婚時需分割。

除夫妻約定、《婚姻法》第18條及司法解釋的特別規定外,婚姻法將夫妻的婚前財產、婚姻關係存續期間所得的個人特有財產規定爲個人所有。個人財產,規定範圍後離婚時歸一方所有,另一方不能要求分割個人財產。

二、夫妻共同財產與家庭財產的區分

夫妻離婚時,如除夫妻外還有其他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要注意將夫妻共同財產與家庭財產區分。在共同生活中,所有的家中財產被視爲家庭財產共同使用。但是,家庭財產中,有屬於所有家庭成員共有的財產,也有屬於個人所有的財產,也有屬於部分家庭成員共有的財產。離婚時,要注意將夫妻共有的財產從家庭共有的財產中區分出來,進而才能由夫妻雙方分割。

屬於家庭成員共有的財產,主要是家庭成員共同勞動所創造的財富,家庭經營所得收益以及以之購置的家庭財產,共同繼承的遺產等等。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家庭財產中可能包含成年、未成年子女的個人財產,由其透過勞動、繼承以及受贈與、遺贈所得財產,人身受到傷害所得賠償金等等,不能作爲夫妻的共同財產分割。在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亦不能將所有家庭成員共有財產都當作夫妻共有財產分割。

三、分割的原則與方法

1、雙方協商處理共同財產:

我國《婚姻法》第39條規定:“離婚時,夫妻的共同財產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照顧子女和女方權益的原則判決。”這意味着,離婚時對於夫妻共同財產的分割,法律許可並且尊重當事人的意思表示。共同財產的分割只要不損害國家、集體和他人的利益,雙方當事人可以自由協商。只要協議是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法院就應當予以承認;在協商不成,雙方不能達成協議時,由法院按照法律規定的原則和方法判決。當然法院判決的原則與方法也是雙方當事人達成協議的指導。

2、法院分割共同財產的原則:

如當事人不能協商解決共同財產分割問題,爲使得共同財產能夠合情合理的分配,我國所確定的分割原則是:堅持男女平等,保護女方、子女權益、照顧無過錯方,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合情合理地解決分割問題。

(1)男女平等原則。對夫妻共同財產,夫妻雙方都有平等的所有權。在夫妻關係存續期間表現爲雙方均有對共同財產的使用、處分權利,在離婚時雙方有平等分割共同財產的權利。因爲女方在實際生活中收入較低,就少分或者不分其共同財產。當然權利的平等並不意味着份額的平均。夫妻共同財產,原則上均等分割,同時根據生產、生活的實際需要和財產的來源等情況,具體處理時也可以有所差別。

(2)保護子女、女方權益原則。這就是說,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首先要將子女、特別是未成年子女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實保障子女離婚後的生活與健康成長的物質需求。在離婚時,爲保障下一代的健康成長,分割共同財產時需照顧子女利益,照顧與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或者將共同財產分給子女一部分。

(3)照顧無過錯方原則。我國婚姻法對於判決離婚,實行破裂原則離婚立法,只要夫妻感情確以破裂,無論何種原因導致,均可以獲准離婚。即使是因一方或者雙方的過錯造成夫妻感情確已破裂,亦可獲准離婚。但是,如離婚是一方有嚴重違反婚姻義務、破壞夫妻關係的行爲,如通姦、姘居、重婚、家庭暴力、虐待和遺棄等,也包括其他違反婚姻義務、破壞夫妻關係的行爲。一方的過錯行爲給另一方帶來極大的身體、精神的傷害,也嚴重破壞夫妻感情。所以無論無過錯方是主動要求離婚,還是被動承受離婚的後果,都應該在分割共同財產時得到照顧,以彌補其所受到的身心傷害與痛苦,體現法律的公平與正義。

需要說明的是:照顧並不是一種民事責任,其性質不同於離婚時損害賠償。得到照顧的一方依然可以依據離婚時損害賠償的規定要求獲得賠償。

(4)有利於當事人的生產、生活原則。

3、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應當注意的問題:

婚姻關係存續期間下列財產屬於夫妻共同財產:

(1)一方以個人財產投資取得的收益。

(2)男女雙方實際取得或者應當取得的住房補貼、住房公積金。

(3)男女雙方實際取得或者應當取得的養老保險金、破產安置補償費。

(4)實際取得或者已經明確可以取得的知識產權的財產性收益。

(5)發放到軍人名下的復員費、自主擇業費等一次性費用的婚姻關係存續期間應得部分夫妻共有。

4、下列財產不屬於夫妻個人財產

(1)雙方、一方的婚前財產。雙方、一方的婚前財產爲個人財產,不能因婚姻關係的持續轉化爲共同財產。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司法解釋一》第19條規定:“婚姻法第十八條規定爲夫妻一方的所有的財產,不因婚姻關係的延續而轉化爲夫妻共同財產。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這就是說,自此,我國原有最高法院司法解釋中將夫妻關係存續一定時間後個人財產轉化爲共同財產的規定廢止。如最高人民法院1993年11月3日頒佈實施的《關於人民法院審理離婚趕件處理財產分割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第6條就不再使用,即“一方婚前個人所有的財產,婚後由雙方共同使用、經營、管理的,房屋和其他價值較大的生產資料經過8年,貴重的生活資料經過4年,可視爲夫妻共同財產。”

(2)軍人的傷亡保險金、傷殘補助金、醫藥生活補助費。

5、離婚時住房問題的處理

如果離婚當事人不能對住房問題達成協議,住房問題的處理經常成爲司法實踐中的難點。根據有關司法解釋,對離婚時住房可做如下處理:

6、夫妻共同所有的住房

有一方婚前承租、婚後共同財產購買的房屋,房屋權屬證書登記在一方名下的,應當認定爲夫妻共同財產。當事人結婚後,父母爲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爲夫妻雙方獲得的贈與,但父母明前表示贈與一方的除外。

離婚時住房爲共同財產,按照一般共同財產分割。對不宜分割使用,以及雙方對夫妻共同財產中的房屋價值及歸屬無法達成協議的,人民法院按照以下情形分別處理:雙方均主張房屋所有權並且同意競價取得的,應當准許;一方主張房屋所有權的,有評估機構按市場價格對房屋作出評估,取得房屋所有權的一方應當給予另一方相應的補償;雙方均不主張房屋所有權的,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拍賣房屋,就所得價款進行分割。

7、一方個人所有的住房

婚後雙方對婚前一方所有的房屋進行修繕、裝修、原拆原建,離婚時未變更產權的,房屋仍歸產權人所有,增值部分中屬於另一方應得的份額,由房屋所有權人折價補償另一方;進行過擴建的,擴建部分的房屋應按夫妻共同財產處理。

婚姻關係存續期間的住房爲一方所有的,離婚時住房一般仍歸該所有人。如另一方離婚後確實無房,法院可根據具體情況判決准許其暫住,但一般不超過兩年;法院也可判決無房一方例外租房居住,若經濟上確有困難時,享有房屋產權的一方可給予一次性經濟幫助。

當事人結婚前,父母爲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爲對自己子女的個人贈與,但父母明確表示贈與雙方的除外。

不管是男方還是女方,若是雙方在結婚時對於財產沒有特別的約定,那麼結婚後所獲得的財產都會屬於共同財產,若是需要辦理離婚登記手續,這些歸屬於共同財產的部分,就需要按照法定的原則進行分配,同時也需要約定債務的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