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百科吧

位置:首页 > 刑事辩护 > 毒品辩护

走私制毒物品罪的犯罪构成界定

一、走私制毒物品罪的犯罪构成界定

走私制毒物品罪的犯罪构成界定

走私制毒物品罪,是指违反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和海关法规,逃避海关监管,非法运输、携带醋酸酐、乙醚、三氯甲烷或其他经常用于制造毒品的原料或者配剂进出国(边)境,数量较大的行为。

(1) 该罪侵害的客体是国家对醋酸酐、乙醚、三氯甲烷或其他经常用于制造毒品的原料或者配剂进出口的管制,同时也侵犯了国家的对外贸易管理;

(2) 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实施了非法运输、携带制毒物品进出国(边)境的行为;

(3) 犯罪主体,即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单位。凡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不论是我国公民,还是外国人,原则上都可以成为该罪的主体。依照《海关法》第47条、《刑法》第350条之规定,单位也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

(4) 犯罪主观方面,只能是直接故意,即明知走私的物品是制毒化学品,而实施走私行为

二、走私制毒物品罪立案标准怎么确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毒品案件定罪量刑标准有关问题的解释》第4条规定,走私制毒物品罪并非行为犯,而是需要达到一定数量标准才能定罪处罚:

1、麻黄碱、伪麻黄碱及其盐类和单方制剂5千克以上不满50千克;

2、麻黄浸膏、麻黄浸膏粉100千克以上不满1000千克;

3、醋酸酐、三氯甲烷200千克以上不满2000千克;

4、乙醚400千克以上不满3000千克;

5、上述原料或者配剂以外其他相当数量的用于制造毒品的原料或者配剂。

少于上述数量标准的,属于一般违法行为,不构成犯罪。

司法实务中,如果没有违反国家制毒物品管理法规和海关法规,而是经国家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在国家严格限制的范围内,运输、携带制造麻醉药品;精神物品的原料或者配剂进出境的,属于合法行为,不构成犯罪。